邱祖秘传大丹直指 一 、 论三宝三要
修炼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气、神也。精,先天一点元阳也;气,人身未生之初祖气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二、 论三关三田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背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
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曰黄河,乃阳气上升之路。
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丹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间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直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
三、 论奇经八脉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
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上通泥丸,下通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四、 论坎离水火
当人未生之时,一点初凝,总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脐如瓜蒂,儿在胎中,随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脐带,天翻地覆,则一点真阳,凝聚于脐中。干变为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欲飞,又加以思虚念想,益不与肾水相接。肾水属坎,如铅欲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
五、 论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吸为天地正气。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
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则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 , 不知呼之亦在内,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 , 而后方谓之“添年药”。
六、 论玄窍
又曰:汝欲内呼吸 , 汝当得其一 , 则万事毕。一之为物 , 有两窍 , 两窍又止一窍。此一窍也,无内外,无边际,中有乾坤理五气、合百神,此根蒂之处、结胎之所,性命始于此,精气神俱生于此。
及吾生身受气之初,父母精气相交之顷,流注一线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无孔笛,没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后生肾,生诸脏腑,一身经脉,皆从此生,又曰总持门,曰三关要路。在母腹时,吸至此窍,合天降,呼从此窍,合地升,又名为龟鼻头,惟此一窍,乃内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气实游于此,天地正气实从此入。
人以命门为玄,肾堂为牝,此处立基,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脐后肾前,而又非脐下一寸三分,亦非两肾间之空窍。此乃真窍,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中接心肾,内虚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种实藏于此,通天地,通神圣,得则生矣,失则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处,舍此而下,酆都九幽者也。
七、 论塞兑垂帘
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八、 论回光调息
欲明回光调息,须知观音常之妙用。观音堂者何?观属眼,音属耳,眼属心,耳属肾,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神气者也。
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心定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则真息自调,“息不由于鼻外,思维止于身中”。正谓此耳。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如此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气穴。回光日久,肾中一点真阳,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 ( 内息者气也 ) ,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
回光调息工夫,遇静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时中皆可为。即行功时,意失便收来,所谓“放去收来总是伊”。
是工用久,心内自悟,五贼先去,五贼乃眼耳鼻口意。眼不外视而内照,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耳不闻声而返听,则精在肾而不从耳漏;鼻不嗅味而调息,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口不开言而塞兑,则念在脾而不从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则神在心而不从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攒簇在坤位,则独修无漏矣。
九、 论采药
药者何物,吾身元气是也。元气行乎气血之中,而耳能听,目能视,手能持,足能行。然而人之生,元气生之也,所以强名其气曰“命”,而心有神,强名曰“性”,神气交,性命合,故曰“双修”,工夫只在一“双”字,心火上炎,肾水下漏,便不双也,故修性兼修命也。双修之道无他,不过取肾中之气,以合心中之神耳。
采气之诀:脊骨二十一节,自下而上,七节之旁,两肾居之。天一生水,夜子时后,一阳初生,身中元气,从尾闾穴,自下而上,却行到肾。两肾中间有一窍,正七节之中,元气从此而出,冲动阳关。所以人睡到半夜子时之后,外肾阳举。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气发出而外肾举也。当其内肾阳气将到外肾之时,不妨披衣起坐,垂目闭口,调息绵绵,存想两肾中间,若有气从此出,此气即谓之铅,为水中金也,又名白虎。夜夜行工,坐更余方睡。肾络连心,下动上应,一月之间,觉两肾中间气动而出,只因起坐,寂然不动之中,复以色情采之,欲罢不能,欲解不释,此气不得顺而下行,乃逆而上行。丹道只在一“逆”字,顺于凡母则成胎,逆受灵母则成丹。外肾不举,便是阳气不行之验。不采之采,是名为采,而所谓炼精化气者也。
又人吃五谷诸味,浊化为渣,清化为津,津又化为阴精,阴精不炼,便作怪想淫欲。只用丹田自然之风,吹动其中真火,火在下而水在上,水得火蒸,自然化气而上腾,蒸透一身关窍,是为炼阴精而化真气也。
十、 论交媾
既觉肾水上升,便以心气下降。心气谓之汞,以其木生火也,又名青龙。心气下降,则水火迎合,心肾二气,自然交媾,即身中夫妇也。以意为媒,用意勾引,意即中央土也,又曰戊己土。
所谓交媾,只心肾二气,循环于心下肾上之间,玄门指为洞房。循环百遍,交媾数足,自然落于黄庭 ( 下丹田 ) 相迎。无夜不交媾,夜夜落黄庭,则夜夜元气凝聚。常人以之延寿,玄门以之修炼,皆借此气为丹头也。
十一、 论河车
元气积聚丹田,上无路可通,只得下穿尾闾,由尾闾而夹脊、而玉枕、而泥丸,则背后气通也。前降之气,愈引后升之气,上而复下,下而复上,玄门所谓“河车运转”、“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者也,总之是任督二脉通。任起中极之下,上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起少腹以下,至上鹊桥,属阳脉之海,二脉通,则百脉皆通。又曰“皆在心内运天经”,“天经”即二脉也,“昼夜存之可长生”也。
运转之后,复落黄庭,自觉黄庭内有气存焉,以心常常照顾,所谓心息相依,又谓凝神入气穴者此也。行住坐卧,照顾不移,神气自凝,一气既归中,鼻中气自微,所谓“调息要调真息息”者此也。
十二、 论采真阳之气
丹道当夜气之未失,但凝神聚气,端坐片时,少焉神气归根,自然无中生有,渐凝渐聚,生出一团阳气。闻至人调息养性之诀,无非精气通身,炼一身之阴气而已。
若于寂然不动之中,复有动机,即如法采之,此时更加观照而凝神,以助火工。即不必三个月时候,或静坐时,或睡醒时,觉腹中有冲和之气,升撞不定,此真阳之气动也。即用微意,采此真阳之气,引到顶上正路中,所谓“倒行逆施,以能升顶”者此也。复自顶上引至腹中,又自腹中引入尾闾关。前后数回,片晌工夫,一得永得,其气常自周流矣。
十三、 论合日月真气
又曰: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法可早晨于高处,向日静坐,存想太阳包罗吾身,连身化为太阳。无思无欲,混混沌沌,天地之气渐渐归于吾身。
亦可二六时中只向日,如日在东,眼则向东,日在西,眼则向西。总是吾身与太阳相抱,轮转不息,方能得之。
合月之气亦然。
十四、 论接天地之气
然凝一之久,又复周流循环不已。鼻息之气接天地之气,天地之气从鼻入,接着肾中之祖气,与之混合一运。此人之气而渐与天地合,以为后来炼气化神张本,补益吾凿丧之真气,所谓“竹破以竹补”也。又以此融化凡精,而生真气,真气已足,自然化神,充满一身内外。 十五、 论得丹
如欲得丹,必须弃世大静,小静三日,中静五日,大静七日。静中自然生动,所谓“人死自活”,此时全仗道友护持之力。“混沌鸿蒙,牝牡相从”,鸿蒙者一气未分时也,相从者阴阳混于中而不相离也。当其未离也,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一身,外不觉宇宙,与道为一,万虑俱遣,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强名曰“太乙含真气”,又名曰“先天一气”,为金丹之母。
今人不知大道之祖,或指真铅为先天,或指天一生水为先天,或指两肾中间灵明处为先天,皆非大道之先天也。
又曰“采鸿蒙未判之气,夺龙虎始媾之精。”闭入黄房,炼成至宝,寂然不动,则心与天通而造化可夺。又曰“不向肾中求造化,却于心里觅工夫。”
勤而行之,可与钟吕并驾矣。 筑基功 吾师开始面授练内丹功的方法是:双目中心安祖窍,炼祖炁归根。两眼归中守一,养于祖窍之内,勿勤勿怠,谓之安神祖窍,为炼性之所,立命之根。每于静坐之前,务要扫除一切杂念,宽衣松带,身体不受束缚。及入坐时,身如槁木,心似寒灰,盘膝稳坐。左腿在外,右腿在内为阳抱阴。左手大指掐定中指顶上午位,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掐子位,右手在外,左手在内为阴抱阳,此名为子午八卦连环印。两目半睁半闭,心意放在两眼中间祖窍穴里,把心意放在使双目向正中看,观到祖窍穴内发胀,发紧,达到闭目的标准时,就闭目转双眼珠,在眼眶左边升,右边降,转双目眶的周围4个9周,每1个9周一停,开眼一睁一闭,一瞬之间摄外光从祖窍入脑,为采阳光补充祖炁一次,4个9周计采阳入脑4次。再睁开双目,转双眼珠,在双目眶周围,左边降,右边升,转4个6周,每1个6周一停,闭目内视祖窍穴内元形一次,4个6周计闭目内视祖窍穴里元形4次。转完眼珠,闭目内视祖窍穴里元形祖炁,涵养元形愈久愈好,何时感觉祖窍穴内会有元形之珠,再用意引无形祖炁向脐下照视,观虚空不散,静到无我无相时,就产生元阳真气。这是修炼内丹的起步功夫。 我从此下最大的决心隔绝妻室。独自一人,别居静室,谢绝世事,行持静坐功夫,规定每天子午卯酉4次,每次30分钟,如是将近3个月,坐的时间逐步增加到1小时。以后每次入座后小腹渐渐发热,然梦中泄精,小腹热力消失。于是韩老师又传我固精关门法。其练法是:手掐龙虎诀,左手中指点住右掌劳宫穴,右手中指点住左掌劳宫穴,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两掌合扣一起,除左右手中指点住外,其余各指都伸直。两掌放在肚脐下,自然盘膝坐在床上,闭口舌顶上腭,鼻孔一吸气,用真意将生殖器往回一缩,意引头转眼遂,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眼往上看。鼻孔一呼气,意引头转眼遂,从百会穴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下降到会阴穴一停,眼往下看。左边升,右边降为1圆周,一吸升一呼降为1次,如此4个9周,每二个9周一停,用心意将生殖器向上提缩,连提6下,共提4个6下。再静坐意守丹田10分钟,然后用右手掌捂在肚脐上,左手放在小腹底曲指记周数,右手围绕肚脐划圆,左边升,右边降,旋摩腹表4个9周,再从右边升左边降,旋摩腹表4个6周,再用左右手捂在背后腰眼上,搓热后把双手带脉左右一齐向前拢到肚脐一碰手。这叫关门上锁再加封,每天晚睡时练此功一次,能防梦中遗精。我用此法果然有效,梦中不遗精了,可是又发现夜半子时以后生殖器发软,于是又请教老师,韩老师又传给我精气回收法。这步功法叫安炉立鼎,其口诀是: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炉,十字街前安玉鼎,神炁之宅呼吸根。按道家传统说法,鼎是双目中心祖窍穴,炉是脐下真气穴,实际鼎原无鼎,炉原无炉,是道家炼内丹假设的无形器具。鼎是炼先天真性之处,炉是炼精养气之所。所谓精气收回法,其实是炼精养气之法,也叫炼精化气法。具体方法是:静坐时心无邪念而外阳勃举,不等邪念发起、外阳勃举发软时,先提根,即用意力一提会阴穴,鼻孔吸气,眼往上看,以神领气,心意遂之,从会阴穴向后走尾间、夹脊、玉枕至头顶百会穴一停,再一呼气,眼遂着往下看,以神领气心意遂之,从百会穴下来,走祖窍、绛宫、炁穴直达会阴穴。后升前降一圈,如此转7周,外阳即可缩回,这叫采小药。就这样转法轮,日积月累,感觉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半身麻木症能举动了,而阳物举的次数越勤了。于是又请教韩老师怎么办?老师又传给我降龙法制之。具体方法是:用转法轮7次外阳不倒时,原坐不动,立即凝神于会阴穴中,会阴一提,鼻子吸气,意想从会阴穴提到丹田气穴中,再用绛宫之气下沉丹田中,这样一提一降为一次,做7次,外阳立缩。经过练此3个月后,外阳又不缩回了,又请教老师,老师又传伏虎法制之。具体方法是:此法万勿轻用,达不到阳精破关射出之象,不能下手采炼。因精不发动,无精可采,必须有精动撞关现象,火候不老不嫩之时,才能用此法炼精化气,上升补脑。在静坐中发现此景,急速下手,用右手中指点住会阴穴,身躯向左侧一歪,左腿半曲,右腿伸直成半躺半坐式,用鼻连吸三吸,头转眼遂,从会阴穴起,走左侧身外空间,向上旋升,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用鼻呼气,连呼三呼,从百会穴下来,眼遂头转,向自身右侧身外走空间,下降到会阴穴一停。再用鼻连吸三吸,由会阴穴向后走督脉三关,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用鼻连呼三呼,从百会穴向前走任脉三田,降到会阴穴。左升右降,后升前降为一次,这样连转7次,待精不动时,外阳缩小,即精已化炁,药已归炉。此时仍不彻手,身躯由半躺半坐而坐正,再用封固口诀,照前收回精气法,连收3次,然后撤手撒指,下边干干净净,将有形之精化为无形之气,这就是炼精化炁法。
炼精化炁归炉之后,还有炼外药之法。炼外药法是:入坐之后,用祖炁光向下照视气穴15分钟。鼻内一吸气,神照意引,从会阴穴向后走,沿督脉上升到夹脊关一停(1秒种),再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眼向上看,为进阳气。鼻内一呼气,从头顶向前降,到绛宫一停(1秒钟),又降到会阴穴,眼向下看,为退阴符。一吸一呼为一周天,闭目转4个9周,计36周,不许少于这个度数。 我经过练内丹功,3年将身体补足,全身疾病一朝痊愈,而且步履轻健,一举足能走数十里路,也不觉疲乏。 功夫到此阶段,筑基功已完成,体质已完全恢复健康,我问老师为什么先炼祖气归根呢?吾师说:二目中心内即是祖窍穴,为人身天地正中,是藏元始祖炁之窍。用功之时,两眼归中守一,养于祖窍之内,谓之安神祖窍。这是炼性之所,立命之根,舌尖顶在上腭,真气聚于祖窍。眼观此窍,耳听此窍,念念不离此窍,忽然心清气爽,浩气畅于全身,一点真阳从中现出,此为玄关现矣。炼此性功,口中生出津液,待至不能容时,引颈吞人脐下气穴中,用性光照视气穴,这是性光之火,就能化生精液,精液积满,外阳必举,再用采精化气补在身中,休质就能逐渐恢复健康。因此,炼祖炁归根,是每天练功的主要课目,从筑基功到高级功,都要炼祖炁归根法。我又问老师,筑基功有火候应用否?吾师说:筑基功是有为的火候,如采药时吸气后升,用急促有声的吸气,用意念之力如举重物,是武火武风;呼气前降,用无声的呼气,用微意前降,是文火之风。用祖炁照视气穴,意柔息微,自然嘘气,是文火温养。
二、炼元精化元炁 筑基功完成后,紧接着要修持炼元精化元炁功,这是因为元精藏于五脏六腑血液之内,是无形的精,只有在炼祖炁归根照视气穴中,静极窍开时,会感到会阴穴有跳动,这是元精的产出之象,必须采精归炉。具体采法是:急用真意提摄动处,一缩小腹,提引动处之气,沿督脉上升于脑,急开目一睁一闭,用祖窍穴聚摄天光入脑,闭目聚视上下二气合成一片,再用意引入口中,会同口液,用舌向后一吸。咽至脐下气穴中,收存封固。这步采取法有嫩老之采,会阴穴跳动之采嫩,若会阴穴跳动时,及时采取,又觉及他事,心不急采,是为药老。如果采药正确,以口中有甘液落入气穴中,是元精化生归炉的验证。如在功中有数次元精之动,要有数次采取,转卯酉周天一遍,固丹封存,收功下坐。卯酉周天的转法是:闭目意引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于头,从头顶百会穴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下降于会阴穴,为1周,转4个9周,计36周,为进阳气。再睁着眼转周天,开目用意引从头顶百会穴向身左边下降走空间到会阴穴,身右边上升走空间到头顶百会穴,为1周,转4个6周,计24周,为退阴气。左升右降36周,左降右升24周为一遍。 我在四十九岁时,如是练功近3个月,时刻警惕阳精走失,每晚睡时,炼固精关门法1次,以防梦中泄精。一日入静后,忽然眼前阳光一闪,小腹内渐渐发热,热力一次一次地增加,小腹中似有沸汤,又过一段时间,小腹中突然震动,这股热力,冲开背后脊骨末端,急缩肛门,热力过了尾闾关,一度一度地上升,热力升到夹脊关,停住不动,用意凝神聚热,化关中阴气,热力撞过夹脊关上升,升到玉枕关又停止不动,用真意凝神聚热,化关中阴气,后脑骨震动3天,觉全头胀大,后脑骨豁然而开,真气盘旋于头顶,很用力地进入脑中,真性气与真命气合一在泥丸宫,口中化出金液,用舌向后一咽,金液从喉头沿任脉下入气穴中,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功下坐。经过近半年的静坐,热力依循上述路线不断循环往复,一日夜半子时,小腹热力又复震动,右手自动捂住睾丸,中指点在会阴穴上,这股热力从丹四降入会阴穴,吸抽中指,向后进入尾间关内,在脊骨髓内,节节上升入脑,口中又化出金液,用舌向后一咽,咽过重楼,啯啯有声地落入下丹田,这就是丹书上说的五龙捧圣髓通小周天运行景象。从此以后终年不生疾病。此后每次入坐,用祖炁照视气穴入静时,就出现真炁自转法轮。一周一周运动不停,转到口中上腭降下颗颗金液,如淋水之状,就停止不转了,味似甘露,徐徐咽下重楼,以祖炁光送入丹炉中,畅于四肢,美快无比。此是小坎离交姤运化元精之验。 我练此功1年,生理上有些变化,身体上出现了轻、暖、冷、重、动、痒、涩、滑等现象,佛家称为八触,在我的体验中,这八种感觉不是同时而发的,而是有先有后,如坐久觉身轻如羽,小腹发热,就生动力跳动,俯仰,摆动,头部扩大,身高丈余等。 三、炼炁化神 随着二步功的深入,元精已炼尽,接着要修持炼炁化神功,达到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具体炼法是:入座后,用祖炁光在祖窍穴内悬照,照定在气穴虚空境界中,轻轻寂照,绵绵看守,自然呼吸。使其不寒不热,从容涵育,任其自运自化,口中生津,用乾坤相交咽下,如雨泽物。经过7日温养,等待静定,呼吸一停,大药产生,呼吸不停,大药不显,炼到虚极静笃,身如太虚,忽觉内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氤氲蓬勃之状,与平常凡气不同,这是经过神光照视,大药产生之景。此景一显,又觉内气向丹田外围扩展,充满全身,又向丹田中心聚敛成珠,一散一敛,内气成形,如火珠之形,含在丹田中,这是积久纯阳之气,自然养成大药。忽觉眼前现出白光,这是第三次现光,是大药养足景象,大药出炉的时候到了。又觉大药上冲下奔,丹田火炽,两肾热如汤煎,眼现金光,身涌鼻搐,口齿叩动。耳内有鸣,显此景象是六根震动,急用心意守尾闾关,向后一引,大药冲过尾闾直升泥丸。阳气升到脑中,觉头胀大,有蚁行之状,全身有酥麻之感,急开目一睁一闭,摄天光从祖窍穴入脑,用神光凝聚脑中片刻。即行卯酉周天,闭目按眼眶周围转眼珠,从左边升,右边降,转9周一停,开目摄天光入祖窍穴凝聚1次,如此转4个9周,共开目摄天光凝聚4次,为进阳气。再睁着眼,按眼眶周围转眼珠,从左边降,右边升,转6周一停,闭目凝聚祖窍1次,如此转4个6周,闭目凝聚4次,为退阴气。这样转眼珠,把大药聚成一团,称为先天真种子。此时大药从脑中降入口中,一个圆陀之液,急用舌尖顶住上腭,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急用神光向下照视,凝神下照不动,以待真种自动下降,忽觉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真种不动,有神光照视中丹田,含育15分钟,再徐徐运行卯酉周天1遍,封炉下坐,这是采大药过关服食炼法。这步功法的火候怎么掌握呢?用神光照视中下丹田,先存后忘,神息自定。
过关服食大药后,怎样继续练功呢?吾师告知:入座之后,用神光照视中丹田为主,轻轻寂照,绵绵看守,不即不离,用文火温养大丹,呼吸合,神气交,伏气于中丹田,守中致虚,一念不生,先存后忘,神气合一,达到无极虚空之象。静极生动,元气如活龙游动,从后升于脑,又从前降入下丹田,神光射入丹田,包含元气,形成胎息,此时元气与元神合一,大药之炁化为元神。一点灵光升入祖窍穴中,照耀太虚之上。忽觉有两股元气从两脚心沿双腿外侧升至尾闾关合成一团,沿背后升到夹脊关又分开两股气,沿双上肢外侧达到双手指,又从双指内侧回到玉枕关合成一团,入于脑中,从脑降入口中,沿任脉落于中丹田,从中丹田下行到会阴穴,又分开两股气,沿双腿内侧降到双脚心。如是一周一周的升降转全身,口中生满津液,咽入中宫,畅于四肢,美快无比。这种景象保持3月之久,达到有动有静,静则忘我忘形,进入入定状态;动则真气运行于全身内外,如在云雾中一样,一日有无数次的变化,真息循环不已,此为炼炁化神功夫。这步功夫,由有为过渡到无为,化气为神,久而久之,本身内气由微动到不动,身如虚穴,昏睡全无,元神炼成纯阳功夫。 这步功夫的火候如何运用呢?吾师说:真意于如有如无之火候中,方是大周天的真火候,如有是神气之定,如无是神气在定。若是用意守,便着于有,着于有即起有之妄念。任其不照,则神气离,就不是定了。但微有似存,若二气存,神存二气存,俱在定中,便是虚无的无上妙境,神气合一,都定入一块,就没有火候了,真火候定而空,定空久定神通慧。 修持到这一步,体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功中觉元气从中丹田向两腰间旋动,横行带脉,左右转各36次,又从身前后上下绕圈,约转4个9周,最后从上丹田降下一个气团,隆隆有声地落入中丹田,全身内气向中丹田聚敛,如磁石吸铁,聚成元形之物。真气离体转,左旋右转,细雨如珠,真气遍体,如痴如醉。恍惚杳冥之中,不知有人我之相,天地之形色,人天合一境,一气贯乾坤。 四、十月养胎 《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即指结胎神必须常伏气脐中,守其神于脐内,神气相合而生胎神,胎神结成,乃生阳神,是道家内丹功的正途。具体炼法是:入座后,用祖炁灵光照视中丹田,心意系在气穴虚空中,自然呼吸,口中上腭降下津液,咽入中丹田,以意畅送四肢。再从双足向上提缩阳关,前后各升于脑,如此一回,即行卯酉周天一遍,收固丹形,速以凝静入定,此是金液还丹之妙。如此练功3个月,自然出现神炁凝定,相合相化为一,而生胎气,伏于中丹田,进入胎息。此是初级养胎功。 《胎息经》云:“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气离形为之死”。说明神气合一,互相不离,那么怎样使神气不离散呢?具体炼法是:入座后,用神炁灵光照视中丹田虚境,守中致虚,一念不生,使灵光常觉常照,这是神炁不离散,保住养胎之景。养胎全凭寂照,如失去寂照,则二气不畅旺,二气不畅旺,则不能资养胎神,所以寂照为养胎之本。胎息常住于身中,每到杳冥混沌时,天机自动,丹田真气上冲,飞上泥丸,脑中生阴,化为玉液,降入口中,如冰片之香,咽入中丹田,要勒阳关,从会阴穴提入丹田,以固丹形。如此每回皆运卯酉周天一遍,即凝神入定,守中抱一,这是养胎中级功。 高级养胎功4个月炼法:入座之后,用祖光照视中丹田虚空境界,把元神定在胎炁中,炁包住神,神炁相结,心意寂照不动,祖光照定胎中,要念念在胎中,非言语之念,而是息定之真念,胎中定力,在乎一念之诚,心无妄想,守中抱一,这样自然阳气日旺,溶化神之阴,阴神自然渐渐消灭,定功渐纯,功夫到此,神归小定,胎炁伏于中丹田,达到真养胎景象。 吾在修炼养胎功时,达到整夜不下座,因静定之极,内气不动,外气不入,神气合一,混沌无知。老师说:小静一日不下座,中静三日不下座,大静七日不下座,不可疑为坐化,而是神气归根复命之时,结胎养阳神之象,若不能入定归于虚无之中,永无结胎之理。 养胎的火候如何运用,神光悬于祖窍穴中,寂照中丹田虚无之后,若存若忘,以文火养之,全在有觉无念之间。有念则火爆,无觉则火寒,火寒则有鼻流浊涕之危。总以诚意不散,含光默默,神光照定胎中,是养胎真火候.若能凝神入定,静养胎炁,深入混沌,而胎炁方能凝成胞胎,口中生出津液,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意送中宫,急凝神入定,以引结胎之火。若不凝神入定,则胎息无主而不灵,后虽入定行火,终不得号为灵胎。或入定而定中神驰,时离时合,难得养胎果满,因此炼意还虚非常重要,把意炼成心死神活,到养胎之际,就无乍离乍合之患了。 五、神出窍 我的修持功夫尚未达到此境,不写实践情况,仅把老师口传之诀公布于世,以供后人练功验证。出神口诀是:念动向太空,日月庙门开,推情合性转,二光相遇献。把胎神迁到祖窍穴内存养,不用照视之功,只用虚心住于无,在祖窍穴内涵养胎神,这是止火养胎神,如不止神光之火,胎儿有火焚之危。必须一心主静,万缘俱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终日混沌。如此涵养胎神,养到忽显月光内有雪花纷飞,速念五炁朝元法:唵嘛呢叭弥,在肚脐周围念之,将心脾肺肝肾之气,转动合一,由尾闾过夹脊、玉枕至泥丸,出祖窍,上冲百会空中是一吽字,往上一看,将二目一睁,随吽字撞出头顶。吽是心意动,不是口念出来的。五炁若足,自有金光由下而升上,遇性光合一,二光合一,即是天上真阳光遇地下真阴光合一,从中生出胎神,二目慢慢望下一闭,心意轻轻望下一跳,身外有身了。 因胎神气体尚嫩,一出速要收回,将金光一转一吸,收归泥丸,金光与性光混合为一,胎神就回到脑中,静定7日之后,再复出。这样7天出1次,调出旋入,习练半年之后,3日可出1次,1年之后,1日可出1次,只在身边运动,不可离开色身;2年之后,室内室外,可以离开色身;3年之后,可以调神出门,由近及远,演习纯熟,神体老练,不至迷失。
六、炼神还虚 炼真空口诀:丹事虽完犹有工,冥心静坐洞天中,忘形入定九年满,打破虚空才算空。具体炼法:入座之后,闭目不用神光之火照视,只用心意涵养祖窍穴内虚空境界,用心意把阴神收入泥丸,不令其出宫,如鸡抱卵,安眠不动,必须将知觉之心都泯去,百思无存,万虑全消,使丹田里交会的神鏁,任其自动、自调、自温、自炼,我惟致虚守寂,纯任自然,神入气中而不知,气走身外而不觉,如此烹炼,自有丹杳之气上冲百脉,遍体薰蒸,这就是神生气的境界。又觉转神日长,智慧日开,清净微妙,精莹如玉,这是气生神的境界,如此神气交养,两两相生,静养9年,阳神真光养足而阳神之光兀兀腾腾,从内窍透出身外,由大窍贯入小窍,无内无外,无大无小,透顶透底,窍之光明,天地万物都照耀于神光之中了。
结语 内丹功是道家的一套治病、保健、益寿的完整功法。性命双修,修身修的是此鏁,参禅打坐炼的也是此鏁,成道也是此鏁。下手采药,性命双修炼出此鏁为玄关,又为真性,是这个○,炼出法身也是这个○,本来面目也是这个○,虚空也是这个○。这个○是什么?是天地人身万物真阴阳之鏁,炼至纯阳真鏁,成为这个○,才是真我,才是真性命,才是不坏的真体,才是不生不灭的元神。因此先修两只眼睛,因目光是全身中的阳光,把双目聚在祖窍穴内,就是阴阳神鏁相交,生出这个○是祖鏁之光,用它照视气穴中,就化阴生阳,气畅血融,各种疾病不药而愈,人体恢复健康,所以修身先修祖鏁,炼丹也是炼祖鏁,成道也是祖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