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市政规划圈里流行这样一条诙谐的谚语——上帝创造了世界,但是荷兰人创造了荷兰。没有哪里比阿尔梅勒更能说明问题了,这个距离阿姆斯特丹25公里的城市全部由原来须德海的海水和淤泥开垦改造而成。 荷兰城市规划公共学者弗雷德·菲德斯(Fred Feddes)向《外滩画报》记者介绍了阿尔梅勒的起源:“起初,须德海填土地带规划用作农业土地,随后又改作都市开发。那是因为到了1960年代,荷兰人口剧增。荷兰政府认为,像阿姆斯特丹这样的大城市必须拥有卫星城。这就是阿尔梅勒的起源——作为阿姆斯特丹的卫星城。” 阿尔梅勒作为建筑试验田的日子很快到来了:1968年夏天排干了水,1972年总体规划上交,1974年开始建设,1975年便迎来了首批居民。1976年才成立的阿尔梅勒,目前已经拥有20多万人口,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荷兰第七大城市。而阿尔梅勒的未来比她的过去更加野心勃勃,预计到2030年,该市人口将达到35万。 “1970年代的总体规划有很多优势,有些到今天仍在被不断证明。”阿尔梅勒城市规划与建筑协会主席安斯·范·博库姆(Ans Van Berkum)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说。 为适应这飞速的建成,以托恩·库哈斯(Teun Koolhaas,雷姆·库哈斯的堂兄)为代表的阿尔梅勒最早的一批创建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灵活的多城市区域计划,包括五个同类的核心区。每一块核心区都有一条主干道、市政厅、商务区、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自给自足。这种灵活的方案使得未来的规划者可以重复打造这座城市。城市的三分之一被用于工业,三分之一是住宅,另外三分之一是公园和开放的空间。百分之八十的居民是单身家庭,70%是中低收入人群。人行道很宽,足以让孩子们玩耍。每三个居民有一份工作。每100户家庭有一个公司。工业区离住宅区很近,方便女性工作者。每400米建一个公共汽车站,每800米有一个地铁站,每户人家只要走5分钟就可以到大公园或者是森林。这些全盛期时井井有条的距离规划,有些如今依旧精确在数米之内。 阿尔梅勒人度过了一段乌托邦式的岁月:即使在郊区也是零犯罪,警察的主要任务是解救爬上树的小猫。但当市长宣布阿尔梅勒一个月的犯罪率较上月上升了20%的时候,很多人才恍然大悟:显然,阿尔梅勒的人口给警察和基础设施带来了压力。不仅如此,阿尔梅勒的第一代青少年已经感到厌倦了。这片土地只有少得可怜的夜总会、酒吧和咖啡店。娱乐的缺乏十分令人沮丧,甚至很多人认为阿尔梅勒根本就不是一座城市,只是一片由农业区和生活区围绕着的大型住宅区,聚集着中低收入的中产阶级家庭。阿尔梅勒有些不着边际。 扭转局面的是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和他的建筑事务所。 1994年,雷姆·库哈斯的大都会艺术设计的办公室(OMA)接到了把阿尔梅勒重建成一座充满城市气息且紧凑简洁的城市的任务。库哈斯新市中心从功能性强大的市郊大型购物中心衍伸而来。OMA自称为“休克疗法”的主要计划的目的在于让阿尔梅勒用一种“量子跃进”式的方法重获生机——高密度的摩天大楼巧妙地把城市的泊车、交通、商业、文化和生活需要层层叠加。《荷兰城:OMA阿尔梅勒总体规划》中写道:“这份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阿尔梅勒一切的冲击:阿尔梅勒在低处,计划在高处;阿尔梅勒是个纵横交错的网格,而这份计划却充满了斜线;阿尔梅勒是低密度的,计划则是高密度的。尤其是,这计划想要与阿尔梅勒背道而驰。” “与其说库哈斯是大众流行的选择,不如说是政治上的选择。”前阿尔梅勒建筑与城市规划的中心主任芭芭拉.尼沃库普(Barbara Nieuwkoop)这样说道,“库哈斯在国际上的号召力使他可以给这座充满建筑野心的城市带来建筑师的全明星阵容。” |
![]() |
上一篇: | 未来10年超级太阳耀斑袭击地球概率高达12% |
下一篇: | 荷兰推出"安乐死"外卖服务:上门结束患者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