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2月,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袭击大半个欧洲,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中东欧国家最低温度跌破零下40摄氏度,全欧洲冻死的人超过300人。在“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共识下,严寒天气显得十分突兀。两种观点相持不下,一些科学家认为,寒流的成因源于太阳活动减弱,地球正在进入一个“小冰河期”;与此相反,更多科学家认为,正是全球变暖的作用导致北极海冰融化,来自海洋的温暖气流推动冷空气,将极地的严寒带往欧洲。有专家认为,科学家也不是100%确定气候变暖这个说法。但从目前推论全球进入小冰河期,数据太少,结论太早。 ![]() 在德国汉堡,总有人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穿着跑鞋在城市中穿行,但今年冬天,这样的人却少了很多。即使是最严以律己的运动健将,面对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库珀”,也不敢小觑。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心脏基金会已发出警告:身体健康的人在寒冷环境中会突然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心脏也会发生病变。气温低于零下10摄氏度时,不宜进行任何体育运动。 今年2月,欧洲被近30年来最强烈的寒流袭击,部分地区温度竟达零下43摄氏度,即使本就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多地温度也比往年低10至17摄氏度;多国因冰雪来袭导致机场瘫痪、道路阻塞,已有8个国家出现能源短缺现象,全欧洲已有超过300人被冻死。 各国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极寒时刻”。塞尔维亚西南部城市乌日策,身体强壮的青年男子宁愿选择当“宅男”,坐在家中透过布满冰柱的玻璃窗向外张望;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不怕冷的勇士在快要结冰的湖水中游泳,露出冻得发红的鼻子;位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威尼斯也“水城变冰城”,威尼斯湖二十多年来首次结冰,一辆辆水上巴士只能沿着一半已结冰的运河缓慢航行。 1月末,英国《每日邮报》发表文章称,全球已进入“小冰河期”,顿时全球媒体一片哗然。2月,英国《独立报》、《卫报》等报纸撰文,反驳“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并指出此次的超级寒流,与北极海冰融化有关,其成因正是全球变暖作用使然。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表示:“科学家也不是100%确定气候变暖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争论,把理论完善起来。但从目前推论全球进入小冰河期,数据太少,结论太早。”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丁明虎博士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参与的团队正围绕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进行研究工作。“IPCC的最新报告将于2013年和2014年推出,目前已修改到第二稿。在这个时期出现‘小冰河期’的说法,应该是一种炒作。”丁明虎分析,就如同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爆出“气候门”一样,有些人选择在这个时候抛出言过其实的结论,转移公众的注意力,让“气候变暖论”的可信度降低。 事实上,离开陷入严寒的欧洲,异常的“暖流”也并非无迹可寻。位于美国东部的华盛顿已经出现了“早春”迹象,樱花提早开放;在中国的黑龙江,出现了冰城“不下雪”的怪事。大年初六,亚布力一家滑雪场的山头一片光秃秃的,滑道外面一点雪也没有,想照张雪景都是“奢望”。 全球进入“小冰河期”? 1月29日,英国《每日邮报》刊登了一篇标题有些耸人听闻的文章《忘记全球变暖吧——这只是我们所需担心的25年周期事件(而且如果NASA科学家是正确的,泰晤士河还将再次结冰)》。 文章引用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博士、佐治亚理工学院气候专家、挪威航天中心高级顾问等气候研究人员的观点,得到的结论是,除去二氧化碳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对气候冷暖变化起到重要影响,太阳活动和水温循环就在其中。 |
![]() |
上一篇: | 归真堂向媒体演示活熊取胆汁全过程(组图) |
下一篇: | 研究显示早期太阳或比现在更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