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法诀明指 三字法诀经注
千峰序语 第一法诀·安神祖窍 第二法诀·玉鼎金炉 第三法诀·开通八脉 第四法诀·采外药诀 第五法诀·外文武火法 第六法诀·采内药诀 第七法诀·翕聚祖气 第八法诀·蛰藏气穴 第九法诀·法轮自转 第十法诀·收气法诀 第十一法诀·灵丹入鼎 第十二法诀·温养灵丹 第十三法诀·采大药过关 第十四法诀·婴儿显形 第十五法诀·出神内院 第十六法诀·虚空显形 访道真为歌 实修术语问答 了空禅师修心诀
第一法诀·安神祖窍 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聚先天。 玄关之后谷神前,正中有个空不空。 涵养本源在方寸,双林树下觅本宗。 垂帘明心守祖窍,手脚和合扣连环。 乾坤合成灵祖窍,包罗天地空不空。 杳杳冥冥圆光献,这个正位神归中。 玄札妙今不可言,细入微尘大包天。 人若能知此妙窍,万年不坏一金仙。 我师了然、了空禅师曰:"初炼性命之功,先得炼性。 每于静坐之前,务要扫除一切杂念。宽放衣带,身体不受束缚,自然血脉流通无阻。 及入坐时,身如槁木,心似寒灰。两日下观鼻准,不可太闭,太闭则神气昏暗;亦不可过开,过开则神光外驰。当以垂帘看鼻准,意念在两日中间齐平处为最佳。久之,慧光自然现出。此修丹起初收拾念头之法。 俟心气适和后,含眼光,凝耳韵,舌顶上颚,调鼻息。如息不调,恐有闭塞喘急之患。息调,身心全忘。塞兑,终日如愚。" 盘膝稳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内,为阳抱阴。左手大指,捏定中指。右手大揩,进入左手内。 《捏子诀》:右手在外,为阴抱阳。此名子午八封连环诀。 《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慈善堂玄昼子吴彩臣问曰:"弟子阅看丹经、道书,皆言先炼这个祖窍内之光,不知有何益处?各门指为性功,名目不一,而又不肯说明。真性究由何处发生?乞师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吾人脑中之仁左右有小管各一,左曰太极,右曰冲灵。上接天谷,下达涌泉,中通于心。丹经云:性者,心也,发于二目。命者,肾也,发广淫根。真性乃心中灵气,发于脑仁二小管。是以眼视正中,性光叹出,炼之日久,即与命接,合而为二。性命和合,为观空不空。不知和合之理,无所成也。" 本善堂玄正子徐秀峰问曰:"恩师前传弟子静坐须得万念皆空,方寸炼性,开目观空,可是正道?乞师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观空而不空,为真道;观空而空,为伪道。 因不知归中,故慧光不能发现。心下、肾上中间虚空之处,内有灵气,机发则成窍。神气归中,灵气上腾而成这个○为不空。无光之虚空为顽空,灵光之虚空为真空。真空不空,顽空乃空。不空即是灵光,实为神气,由于黄庭所发者。 昔我师了空曰:'金机飞电,虚室生白,圆圆陀陀玄关生。'有玄关者为不空,而人之生死,全赖此虚无神气,以之为主宰。气聚神来则人活,气散神去则人死。故曰:'有神无气不能生,有气无神不能死。'心中元神力性,肾中元气为命,神气和合,方为正功。" 修善堂玄举子戴文宣问曰:"祖窍能通真人息息之根,求师详示。" 千峰老人答曰:"祖窍真处,举世罕知。正在天之下,地之上。日之西,月之东。正中是祖窍,前是玄关,后是谷神,中是真性,内藏真息。虽与口鼻之息相通,而常人之息以喉,由口鼻进出,不能入于祖窍以归根。真人之息行内呼吸,四个往来,不用口鼻呼吸,则息息归根矣。欲寻真人之息,须调后天呼吸之息,以寻真息归根。其气藏于祖窍,故息调则气和,息住气不散。我师了然曰:'所谓气归元海寿无穷'是也。" 普善堂玄法子徐忠山问曰:"祖窍果在何处?求师指明。" 千峰老人答曰:"二目之中心内即足祖窍,老子曰'玄牝之门,'是为守中抱一。内里有颗黍米珠;为人身天地之正中,藏元始祖气之窍也。是知窍而不知妙,妙者,性光也,就是这个○而已。儒谓之'仁';'仁';《易》曰'无极';释谓之'珠';亦曰'圆明';道谓之'丹';亦曰'灵光';皆指先天真一之气。知此一窍,则金丹大道之能事尽矣,所谓'得其一,万事毕'是也。 是以用功之时,两眼归中守--,养于祖窍之内,勿勤勿怠,谓之安神祖窍、为炼性之所,立命之根。 昔我师了然曰:'不炼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而金丹亦不结。'盖此窍为总持之门,万法之都,无内无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以有心守之,则着相;以无心求之,则落空。 然则如何炼之而后可?曰:'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闭口藏舌顶上腭,五行之中神气凝。'吾之念正,则天地之心亦正;吾之神清,则太极之理自明。倘能一念不起,久久澄清,虚极静笃之时,则虚室生白,金机飞电,复见天地之心,而自明矣。" 乐善堂玄关子刘凤璋问曰:"闭门藏舌,舌顶上腭,各门全有此法。又能将气一升,舌尖一顶;气一降,舌放下。而名此舌曰'钥匙'。此理可真否?" 千峰老人曰:"此是人道之法,使世人先明如何作人,积功累行,以求其真道,与人性命生死无干。 彼以舌为莲台,气为祥云。舌顶上腭,一升气,谓之元神由顶而出,即佛坐莲台,驾云上天,为离。气又一降,舌尖放下,谓元神回至世界,为坎。气升舌顶,名为元神填离而成乾,坎遂成坤,此彼等取坎填离之命义也。 舌顶上腭,真道有斯功,而非此种解释。即如取坎填离,乃是还精补脑之别名。因人年龄日长,知识日增,而七情六欲,处处削年剪命,虽知损生危命之源,仍不肯加以限制。追至腰偻目短,形容枯槁,讵知脑力亏耗,记忆退则思路不张,根蒂无由滋荣。精神衰,则职责难尽。是故修道人首先保精固肾,实则留阳锁命耳。 昔吾师了空曰:'上腭是天池穴,因其上通脑髓,恐其往下泄气,用舌顶住天池穴,引真气由玄膺穴下降丹田,生有甘露,顺归气管,过十二重楼。'故舌尖倒顶上腭,真气聚于祖窍之前。眼常观此窍,耳常逆听此窍,舌常顶此窍,运用思维,念念不离此窍,行、立、坐、卧,心心常在此窍,一转瞬间,亦不可忘却此窍。憾然心清气爽,浩然气畅身壮,寂然无思无虑,豁然知空不空。了然悟性。真性功夫至此,自然精神朗发,智慧日生,心性灵通。忽有一点真阳,从中而发出,此为玄关现矣。 故我师南无派敲跷道人曰:'玄关无定位,黄庭一路为玄关。'若不舌顶天池穴,而黄庭先天真一之气泄矣。如果不知上腭部位,可至补牙馆参观,石膏上牙模形深陷处一○是也。如不顶住上腭,真气不能下降丹田。此是真人行吸呼气之法也。" 乐善堂坤生玄润姑刘葛氏仲芳问曰:"弟子正在参禅打坐之时,手脚恍惚乱动,身似向前扑倒,猛吃一惊之状。叩师揩明,感受何病?" 千峰老人答曰:"此是意念未归中,而舌亦未顶上腭之故,即生此怪状。速将意归中,此柄立消。如见一切景象,俱是幻境,只是意念归中,坏景自除。" 至善堂玄诚子马元良问曰:"烧香、拜佛、念经.受戒、念禅机话套、别父母、抛妻子、不留后嗣,可是真道否?" 千峰老人答曰:"全真烧香、拜佛、念经、受戒,仅修未来福德而已。欲求长生,不得明师指点,万无成功之理。平居暇日,阅看几种丹书,记忆许多词句,竟在人前颠倒审非,卖弄我是正道。究其实际,真实口诀未曾前闻。而初学者极易受其欺骗,且又深信不疑。 我之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而能得孝于其亲,即所以报本也。奉养无亏,不违教训,显扬继述,慎终追远,此为孝也。谁之父母,莫不欲其子续宗嗣、按香烟、代代相传。诅料汝之知识薄弱,而竟别父母,抛妻子,未曾留后,孤意而行。在彼时胡不反躬自问,与我有何冤仇,令我断子绝孙,偶一念及,能不发愧?殆亦不思之甚也! 《慧命经》曰:'昔曰如来佛往山修道之时,夫人曰,你去,我日后何靠?如来回头指之曰,日后你生一子。后果生一子。又,鸠罗摩乃西天十九祖,中华国王请至此邦说法。后对王曰,臣僧欲生子。王果与他宫女,众僧皆不悦。 鸠罗摩知其情,谓王曰,以针供众僧。众僧不敢食,鸠罗摩独食一钵。此时说法曰:食得针,娶得亲;食不得针,娶不得亲。次日,其计从诸毛孔而出,后果生子,此为性命双修之直道。太上老君之子名宗,为魏国宰相。是佛老二教主不断绝后嗣之明证。 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余在金山寺辛遇了然、了空禅师,致心苦求,传我至道,决破周身关窍。三日夜,授余全诀。拜别之际,师曰:'子年三十五岁,无有后裔,留下子孙,再用大功不迟。不可将精气受伤,精气神足,如用大功,立可成也。'乃知此是性命双修金丹大道,并非绝嗣断后之道,须知太上、释迎皆有子耳。 有志修道者,宜审自己所处之境遇若问,如果境遇佳善,心内杂念有限,不致被俗务羁身,无须弃家修道。苟能内外两忘,洗心涤虑,则三年九载,可以立证金仙,何妨在市、居朝、在家、出家之人? 或多因感受刺激,或因审势所迫,遂致逃入修行,一时心安。殊不知恩怨各有前因,欠债仍须还债,断非一逃一修可以了事。不如不慌不忙,将各债务逐渐清还,世网许许解脱,俟父母百年之后,再觅静处修炼身心,不被事物沾染。此意不被**牵动,心意常定,然后在世混俗、和光同生,尤觉尽美尽善。俟家内各事料理停当,再入山修炼过大关撒手之法,未尝不可。 现今世态变迁,人心难测,旁门邪说流行。若出家,如在家。迫于生活困难,假道欺人者甚众,幸勿为其所欺!" 从善堂玄从子李从贤问曰:"弟于切学道,不晓道之真伪,乞师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真伪不可不辨。真道无他,只是先天真一神气耳。神者,性也;气者,命也,即元精也,而此气亦在元精之内。柳祖师云:'守窍灵慧自然生',生出真慧下与气穴真命相接,即为金丹。祖师恐慧命发生之时,学者不知下手之诀,慧命顺出阳关能生人,其元精正行半路之际,得真师口诀,一下手,便使元精逆回,作能丹。非是元精不动,阳物自举,吸空气为采药。余胞史赵魁一云:'此元精将出之时,若不下手点住生死窍,一出阳关,化为后天有形之精而泄矣。'顺出是精,逆回即元气。学者若得真师,先问有无下手决法,如有此诀,是否采空气。若言非采空气,能还精补我身,体如童体,马阴藏相,阳物不举,方为真道。 上言采药,无念来之,为先天小药。有念来之,乃是幻丹,无所成功。学者不知丹药原质,被人引诱,误人旁门。故此节直将金丹药物、道之真假,分别说明,使学者易于识辨,庶不致认假为真耳。" 守善堂玄朕子赵潜虚问曰:"师传初功,弟子每日应如何炼?应如何养?乞师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凡点完祖窍,再点,阴阳和合,三花聚顶、四门紧闭、正气朝元完毕,再细细开通周身关窍。非是片言所能说明,唯有这个祖窍真实口诀,细悟各祖师所说自知: 了然禅师曰:'一念不生全体现?' 了空禅师曰:'心中元神能放光,肾中元精能化气。' 彭茂昌仙师曰:'神火注于炉中炼,四相和合归正中。' 盼蟾子敲跷老师刘名瑞曰:'虚灵乃先天独存。' 谭至明,道号来生老师,曰:'玄关是炼性,下手是炼命。' 家兄赵魁一(子元真人)曰:'一意不生,祖窍点灯,无人无我,性藏气穴。' 余与胞兄赵魁一自幼年在外访道,四十余年所得真伪师三十余位,有性命双修口诀者,俱已列前。自此而下各师祖,留下祖窍口诀,分别列左: 柳华阳曰:'本性灵光,不得慧命,不能了道。' 伍冲虚守阳真人曰:'无相光中常自在。' 伍真阳守虚真人曰:'如遇至静至虚,不属思索,见闻觉知。' 曹还阳曰:'回光近照,为和合凝集。' 李虚庵曰:'性者空空,发于正中。' 虎皮座张真人曰:'此窍非凡物,乾坤共和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张紫阳曰:'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刘海瞻曰:'中央神室本虚闲,自有先天真气到。' 吕纯阳曰:'守中绝学方知奥,抱一无言始见佳。' 正阳翁曰:'要识金丹端的处,未生身处下功夫。' 李清庵《中和集》云:'两仪肇判分三极,乾以直专坤辟翕,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 邱祖长春曰:'当时一句师边得,默默垂帘仔细看。' 马祖丹阳曰:'若能常守湾湾窍,神自灵明气自充。' 张三丰祖师曰:'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 赵避尘曰:'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聚先天。' 忆余幼时,在光绪初年曾得便血之病。祖母带余至千峰山桃园观,又名旮旯庵,其庙距阳坊镇十里,求庙内刘名瑞老师看病。因病痊愈,认为道师,赐名赵大悟。师是南无派,行辈列第二十代。刘名瑞著有《敲跷洞章》、《道源精微》、《氵盘氵翕考》,传留于世。此山距北平六十里正西北方。兹将南无派根脉列后: 二十代师刘真人,上名下瑞,宇秀峰,号盼蟾子,又号敲跷道人。生于道光已亥年戊戌月丙午日,顺天宛平县齐家司桑峪社灵水村人。 十九代祖师甄真人,上有下虚,字智本,号凝阳子。生于嘉庆己卯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山东济南府宿迁县新家集人。 十八代曾祖曾直人,上必下先,字静垣,号希精子。生于乾隆辛亥五十六年六月初六日,直隶河间府阜城香河屯人。 十七代高祖高真人,上成了岳,宇慧机,号定元子。生于乾隆庚辰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直隶永平府抚宁县大。 十六代老祖邢真人,上功下广,字省三,号翼蟾子。生于雍正乙卯年正月初八日,北通州人。 余又于光绪九年,得受天津北门外河北堤头村刘云普老师武术、道法,后至民国七年三月初三日在千峰山庆乐高贤馆,得受闭阳关法诀。我师日:'阅尽丹经干万篇,末后一着无人言。阳关拟闭准长生,佛祖迄今皆单传'。 真心浩浩永无穷,神仙出自丹田中(张三丰祖师口诀)。 人身正中,居丹田之穴;双目之间,聚先天神气(赵避尘口诀)。 又于光绪十九年,在江北淮安关板闸村小会经堂,遇悟蟾老师传授性功'观空而不空,无他无我'之炒法。 又至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水路过瓜州金山寺,幸遇了然、了空禅师,致心苦求,决破周身关窍。三日夜,授余全诀。临别嘱日:'子年三十五岁,无有后裔,尔留下后嗣,得受天命,当传我之法诀,续其命脉,以接度有缘之人。'二师曰:'余身释教,实在是龙门传留邱祖龙门派也。' 头代祖师赵抱元,上道下坚。前随师云游天下,后修白云观。邱祖亲派当家,并面授性命双修全诀全法,传留龙门四十字派,接续后裔。 二代祖师张碧芝,上德下纯。在白云观当家,得受赵抱元道戒衣钵,暗传性命双修全诀。 后传三代祖师陈冲夷,上通下微。在白云观当家,得受张碧芝道戒衣钵。大修庙工,暗传性命双修全诀。 后传四代祖师周大拙,上玄下朴。在庙当家,师陈冲夷,暗传性命双修全诀真功。自知性命由我,故将本龙门道戒衣钵传授张静定当家,自己大西蜀碧阳洞修炼了手撒手之法。在洞收弟子张静虚,数年后,师命外出度道。 五代祖师张静虚奉师命在外度道,因常代虎皮为座,故世人皆称虎皮张真人。游过数省,看世人全无福德,因此末度一人。后,明嘉靖皇帝知张静虚有道,皇帝强请之。张静虚看不是求性命真道之理,故辞退不去。嘉靖帝加罪,发邳州。三年后,至六安州庐江县马神庙,谨度寒儒李虚庵一人。因李是儒家,师赐法名真明,无教开,是六代真字派。 六代祖师李虚庵,安徽省六安州庐江县马神庙人也,是儒门秀士。于万历已卯年,遇师虎皮座张静虚传受性命双修全诀全法。后至壬午年,张师至李虚庵家,师助养道费银五、六两,不足养道。后至万历丁亥年,南昌县武阳里曹还阳将李师请至家内,曹家二兄与三友皆得性命双修真功。各友助银六两,还是不足过大关之用。曹与二友又助银三十两,而修成正果。 七代祖师曹还阳,南昌县武阳里人也。曹祖法名常然,力大家富,于明万历丁亥年得李虚唐师全诀全法。在家修数年后,有南昌县县令请求真道,曹祖因他是贪官,不传,县令大怒辞出。后将曹祖押狱,以撒手闭气法脱离狱难。至县令走后,又出世将全诀传与伍氏弟兄,为龙门第八派。 八代祖师伍守阳、伍守虚,江西省南昌县辟邪里人也。自万历癸巳年遇师曹还阳,至壬子年才得全诀全法。历二十年内,求真伪师数十位,卖田舍,破家什,苦心苦行,而得曹师真诀,著《天仙证理》、《仙佛合宗》等书行于世。后至清乾隆年,度柳华阳于禅门。 九代祖师柳华阳,洪都之乡人也。幼而好佛,因人焚宇有悟,常怀方外想。后乃投皖水之双莲寺,落发出家,才知我释门无有性命双修真诀。忽发一念,于每夕二鼓,五体投地,盟誓虞印。阅及半载,辛遇龙门八代伍守虚道师,传以全诀真法,赐名。太长'。又遇壶云老师,开通一身关窍。临行,师嘱曰:'佛教双修,今已断灭,子当续其命脉。'奉师命,度了然、豁然、会然、李思白,号琼玉。 后至嘉庆四年五月,在北平前门外天桥西仁寿寺度了空(清净)全诀仑法,为龙门第十代清字派,因是释教道名多有不知行。 十代祖师,了然(清禅)、了空。了然在乾隆年得授全诀,了空在"庆四年八月,在北平仁寿夺得授全诀,后至金山寺挂单住持。至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赵避尘由淮安关水路过金山寺,遇二位禅师,得授全诀,赐名上一下子,为龙门十一派。 十一代,赵避尘,上一下子。至民国九年五月,了空师赐天命,又蒙众位老师公惟千峰衍派。胞兄赵魁一为开荒师,加字赵顺一子,为普度师,苑清姑为帮衬师。 又,光绪二十年,在淮安关清江浦江淮四舟上遇师朱宝祥,庄淮关税楼后。 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在北平三宫庙内得广四爷真理。 又,于光绪三十二年,遇大连湾小平岛彭茂昌老师,传授采药法诀、性功回光近照之法。 又于民国九年二月,在北平文昌阁受谭至明老师诀法,传金山派,赐名赵一子。 又,是年五月,了空师法驾至京北平西府镇盐店,赐天命,使余普度,诀破关窍,火速行道。余深知胞兄度人之眼难,故在家不出度。身受天谴,以作口保,致出人命,受狱刑。九位问官会审,余遂九日不食,因此得释。及至民国十七年,仍不出度,复受狱刑,在狱始行发愿,出狱之期,即我度道结缘之期。四月初间出狱,十七日出度北平。度弟子八百余人,传千峰先天派金仙大道,留传四十字如下: 玄妙先天道,自然性体空。悟真圆光现,慧命上昆仑。 金丹乾坤大,礼义善养功。虚灵清静意,留名万古春。 初度:涿县慈善堂开荒师吴文焕(玄阳子)、度师帮衬谢玉顺(玄升子)。 二度:北平西直门外本善堂开荒师徐秀峰(玄正子)、度师李显(玄逢子)帮衬。 三度:北平西单牌楼乐善坤堂开荒师刘葛仲芳(玄润姑)。 四度:北平平则门普善堂开荒师徐忠山(玄法子)。 五度:昌平县城东南二十五里留芳卷村修善堂开荒师戴文宣(玄举子)。 六度:北平北新桥至善堂开荒师马元良(玄诚子)。 七度:河北省大名府南乐县城南楼家营村从善堂开荒师李从贤(玄从子)。 八度:北平南横街路善堂开荒师万庆华(玄路子)。 九度:北平后门外守善堂开荒师赵潜虚(玄朕子)。 十度:北平香厂悟善堂开荒师李国升(玄先子)、度师徐庆森(玄今子)。 十一度:天津河北三马路东兴里宏善堂开荒师朱锡堂(玄宏子)、度师孙骏昌(玄仁子)、帮衬樊氏(玄清姑)、金氏(玄静姑)。 十二度:天津德国界牛庄路乾善堂胡志忠(玄乾子)。 十三度:平南长辛店街积善堂开荒师梁珍(玄拂子)。 十四度:丰台孙家庄一善堂孙照元(玄清子)。 十五度:北平西城中沈篦子胡同宁善堂开荒师张执中(玄宁子)。 十六度季辅臣(玄信子)住河北满城县两渔村,开荒师。 此十六位开荒师皆得全诀、全法,与丹经道书无不相符,余受诸位老师全诀,通传十六位大弟子接度,使天下人人得有性命双修之份,有所皈依,不致再误入歧途,自此十六位以下,有得天命全诀诀者,逐一列后。但未得天命者,不许其传,庶免有误后学。 十七度:博善堂玄道子汪维振、外度师玄谭子刘子元、玄妙子孙金昆、玄通子唐风莲、玄清子阿山。 十八度:心善堂玄极子王玉琼,庄平谷县后罗庄。 十九度:法善党玄盛子许其和,住平谷县城内。 二十度:宝善堂玄法开阎月亭,理门领众。 二十一度:同善堂玄德子谢德新,理门领众。 二十二度:忠善堂玄扌离子葛永春,天津陈家沟人, 二十三度:明善堂玄功子龙占鳌。 二十四度:孝善堂玄虚子李文龙,住阡儿胡同庙内。 二十五度:灵善党玄致子扈大中,住铁匠胡同。 二十六度:提善堂玄宴子谢福仙,庄通县马驹桥镇。 二十七度:武善堂玄礼子孙锡坤、玄敬子曲礼和、玄微子杨灌楚、妙静子田洪。 二十八度:瑞善党玄瑞子郑瑞土、玄贤姑王淑贤。 二十九度:正善堂玄一子王克宽,四川成都人。 三十度:润善堂玄培子杨培兰,住山西文水县。 三十一度:思善堂玄睿子郝睿,住山西浑源县。 三十二度:童女众善堂玄湘子果仲莲、妙清姑果葵英、玄素姑余素霞.妙筠姑果文英。 三十三度:广善堂玄浩子雷振声。" 第二法诀·玉鼎金炉 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炉。 十字街前安玉鼎,神气之宅呼吸根。 玉鼎者,正在两耳尖上之中心方寸玉枕之中心,是元神室也。金炉者,正在肾前脐后,两胯上之中心,此是真金炉也。 此炉是真气穴,《黄庭经》云"上有黄庭上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是也。 此窍是存神养气之所妙处,将祖气藏在窍内,若藏非藏,若无非无,心意不可胡思乱想,呼吸之气随意出入而为正功。 玉鼎正在大脑中心,内藏一胞,为先天真性所居之处,即元神室也。两边各有一管,联于眼珠,复下通心,故曰:性者,心也,发于二目。又曰鼎内存性,鼎原无鼎,真气发时,与性合一,方为玉鼎之名。又曰脐下一寸三分,前七后三正中心处曰真气穴,所指"前对脐轮后对肾,上有黄庭下关元",中空之一穴,又名金炉。炉内存命,故曰:命者精也,发于淫根。炉原无炉,精生气发则为炉。血液至此管,变化为阴精,亦即生精之所也。 盖人食五谷百味,先入食道,过横隔膜,至胃之贲门,始到胃中混合。胃之消化力,因胃壁感受脾之振动而成。而脾得呼吸气,致有伸缩功能。故食物因之靡乱成粥,出幽门,到十二直肠,内有括约筋,移动收约定俗成则闭,缓张则开,名为共同管,上有吸收津液小管,向上复分为两管,名曰经胸管,入大动脉,大静脉,气血流入经脉,循环周身,周而复始。 "血行脉中,气行脉外,即动静二语默之际,毫无一息停留。舌根下有两管,左为肩井,石为石泉,口中津液皆由此生,吞入任脉,落于丹田,立化成阴精。此吞津液法,求师口传,否则必入食道,经大小肠,出二便,无所用矣。 悟善堂玄先子李国升问曰:"师言吞津液法,弟于不明:乞师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得此吞法,乃是造精捷径路耳。以舌顶上腾,舌根两穴,较他时生出津液速而且多,待至口不能容,气管正要喷出,斯时引颈而吞,必大任脉,下至真气穴,渐化为阴精、阳精。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旺,身体焉有不强健之理了未经师传,精液吞下,先入胃中,再入左心房,方能化血;出心脏,经由大动、大静两脉,血液周流全身,始大任脉管,血色渐化灰白,而有粘性,俗名****。若容其在此,时时作怪,扰乱心君。自古至今,男女受斯害者多矣。此管若发涨,妇女易失贞节,男子荒淫纵欲,置生死于度外者,比比皆然。 "外肾一举,名为活子时到,须要无念采取。而采取法,复有老年、少年、童贞之别。以童贞本元体,毫无亏损,如将其圆陀陀、光灼灼之慧命收归中宫,时时醒悟,刻刻觉照,护持十月,即可大药过关,养成仙体。再得出胎口诀,将道胎引出,亲为佛子,谓之顿法。余受师传后,若遇童贞,非得留后再传,无使人绝其后嗣也。 "中年以下手法使其补足从前亏耗之精,精、气、神充足,慧光自现,马阴藏相,即可大约过关,谓之渐法,如遇年迈之人,已过六十四岁者,身中真阳不生,当以添油接命法,得此真诀,淫根一萌,外肾必举,立即凝心以宰之,收呼而吹之,顷刻之间、淫根缩回矣。或问曰:'外肾久日不举,若再不肾修炼,当如之何?' 余应之曰:"不举乃是无精之证,精不生则气不生,真气不存,则死期将至矣!" 宏善堂朱锡堂问曰:"如法而行,阳仍不回,当以何法继之,求师示之。" 千峰老人答曰:"既行前法,阳不缩回,另用文武火,心意注定生死窍,淫根一缩,然后吸呼气从尾闾关一提,升到顶心。一降,落于丹田,急促谓之武火,微微谓之文火。务要息息归根,片时真阳必缩回。我胞兄魁一子曰:'一阳才动吸呼转,收归我有养真灵。'柳祖师曰:'得来暂试从头看,一刻工夫果自喜'"。 天津宏善堂玄门子孙骏昌曰:"丹经云:'人虽八十、九十之岁,得遇真师,亦能还丹。年逾六十四岁,纯阴无阳,精既不生,以数十年精气亏耗殆尽,复能补足其身,如十六岁童体,'必别有妙法,使精复生,即求我师逐细启示。" 千峰老人答曰:"张三丰祖师云:'年迈之人,真情不动,可用敲竹斗龟法唤之。'及将真阳唤起,速接真气,非口鼻吸呼气,乃人之元气。而人之死生,实赖此祖气存亡以为断。身内有此气,即有精,则得生;失此气,精源竭,则必死,参看上下炼接先天真一之气图,尤觉明了。 既唤起后,用意向上吸气,送到炉下。九吸,自子至丑。阳不缩回,再九吸,自子至寅。不缩如前一一点到卯,少停,下降归炉,又九吸,自子至卯,少停复升至辰,不缩如前,又九吸,自子至卯,少停,复升至巳,下降归炉。汁吸四九,合成三十六,为进阳火。若吸至此,外肾仍不缩回,急速采药接气,以补其亏损。 然后,复一吸自子至卯,少停,再升至年。先升不用意,后降须用意,再少停,一呼,用意下降到未,六降归炉。如前一吸白子至年,一呼用意下降到申,六降归炉。复如前法,一吸自子至年,一呼下降至西,少停,为沫浴。再降到戌,六降归炉。仍如前一吸自子至年,一呼至西再至子,六降为止,如此二十四降,为退阴符。 淫根催动炉内真火,盖此火善化五谷百味之精,变为阴精身体恃此以强壮,精神因之而倍增,延寿保命,意中之事。常秉此副精神,安能有不享大年之理了师祖柳华阳曰:'且此一情字,自汉明帝到今,注者纷纷。苟不得慧命之法,便谓之春情,识者见之,无不笑也。此乃是生人成佛之惰。' 六祖《坛经》曰:'淫性即是佛性。'只此一言,泄尽万古之密机矣。又日:'有情来下种,无情果不生。'无论老年、中年之人,不得此情,则不能修焉。如得真情,将心中真性下降于真命之处,谓之和合凝集之法。龙牙禅师曰:'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汝细思之可也。" 博善堂玄道子问曰:"师言和合凝集之法,弟子不知,即师明而泄之。" 千峰老人答曰:"和者,心中阴气能和肾中阳气,阴气得阳气,则有安心立命之所。合者,肾中阳气,承受心中阴气,则自敛收坚固其体。凝者,是凝神之法,二日和合归并一处。集者,下照坤脐,肾中真命,自然集合一处。此即性命双修,养神养气之法。 余昔年得众位老师口诀,始知各门只是吃斋念佛,印书放生,不过哄弄世界钱财,决无真法授人,使身体日臻康强。且传道者犹不知性命为何物,疾病丛生,自顾不暇。自误之罪固能宽,而误人之罪不能逃。丹经道书,种类实多,率皆藏头露尾,蔽母言子。 唯我们祖师柳华阳⒀,著《慧命经》、《金仙证论》,内文明泄于世。余既碍天命,不避天谴,将师所传口诀,笔之于书,愿同志者,得而证之,庶免后世圣真堕入旁门歧途矣。 前文言如能和合凝集已久,忽然下身融和,真阳升起,使气意自尾闾关一吸,升到头顶,一呼降到真气穴,渭之****至一转,为采取烹炼,永是意同呼吸转,外肾自缩回。复观气穴,久则由气穴开出慧光,是这个○,乃汝身之精、气、神充满,自然发生者也,原此○即太极也,父母因一念而有我身。末有此身,先有此○,则性命实寓其中。 在母腹时,双手抱耳,目并膝曲,口鼻无有呼吸,全以母之呼吸为呼吸,母之性命为性命。不吃食物,日渐生妖,唯此脐带联于母腹,十月气满胎圆,直与瓜熟蒂落无异,而降生之期至矣¨既落生后,身软如绵,其象属坤。脐带一剪,先穴祖气立断,门不得已,囫的一声后天之气,遂由口。避入。从兹两眼分仟,斥亦不按任督二脉⒂,性带气上移于心,命带气下入于肾,相距八寸,四分,元神失位,识神主事,自少而壮,壮而老,名而呜呼,性命不能合一。 每三十二个月,生六十四铢元气,自一岁起,至两岁零八个月,生乎一阳,长元气六十四铢,为地雷复卦,至五岁零四个月,生乎二阳,又长元气六十四铢,为地泽临卦。至八岁,生乎三阳,又长元气六十四铢,为地天泰卦。至十岁零八个月,生乎四阳,又长元气六十四铢,为富天大壮卦。至十三岁零四个月,生乎五阳,又长元气六十四铢,为泽天卦。至十六岁,生乎六阳,又长元气六十四铢,体变纯阳为乾卦。天地正气,三百六十铢,连同父母祖气二十四铢,计共三百八十四铢,正合一斤之数,夺得三百八十四铢元气则生。 及至十六岁,以识神主事,知识渐开,而火上炎。性为心役,脑内终日盘旋七情六欲、名绳利索。机诈日深,钩心斗角,层出不穷。不知实伤天真,内劳其心,外劳其力。心力已经受伤,而其性遂有来有去,其寿暗损。关窍既开,天真已凿,无有不泄之理,而水下流,酒色博荒,复旦旦而伐之,精耗气亏,故入生死之途。自此而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 以成人道,由十六岁起,每历九十六个月,则生一阴。至二十四岁,生乎一阴。不知葆真,耗元气六十四铢,为天风女后外它三十二岁,生乎二阴。以妄为常,无所避忌,又耗元气六十四铢,为天山遁卦。至四十岁,生乎三阴,全不修省,任意而行,又耗元气六十四铢,为天地否卦,至四十八岁,生乎四阴。仍然恃强好胜,肾气渐竭,发须苍白,又耗元气六十四铢,为风地观卦。至五十六岁,生乎五阴。心迷色声之场,身随名利之境,肝气渐衰,眼昏多忘,甚至于筋痿疲倦,仍不醒悟,又耗元气六十四铢,为山地剥卦。至六十四岁,生乎六阴。斯时不悟真常,醉生梦死,发白气短,容镐形枯,又耗元气六十四铢,复为坤卦。不能生精保身,将三百八十四铢元气、正气耗尽而尤常至矣。 八十岁人尚多,何以不死?仰仗后天米谷之精,以培补后天之精气⒆,或因生平操持得法,身体强弱之不同,故不能概而论之,年已老,精气未竭,亦可享其天年。若有志修道,求明师指示丹药还元法,衣破布补,桌破木补,人之元体破,则以精补之。 按照头卷守祖窍法,静极而动,真情一到,即活子时,下手采取,以精补体,即得长生。采补百日,得元气六十四铢,一阳返回身体,乾坤自复女后而来,阴极则阳生,由坤卦变为地雷复卦,一阳生也,此即添油接命之法。 光明如来佛曰:'老僧会接无根树,能续无油海底灯。'加功进步,一意前追,又采补百日,又添元气六十四铢,由复变为地泽临,二阳生也,身体健壮,百病全消。再如前积极进功百日,又添元气六十四铢,由临变为地天泰,三阳生也。三阳开泰,万窍同春。 功夫至此,步履轻快,目明耳聪。仍继续进功百日,又补元气六十四铢,由泰变为雷天大壮,四阳生也。此时身体如巨富之家,无处不有金玉。肌肤光润,发白返黑。再如前进功百日,又补元气六十四铢,由大壮变为泽天决,五阳生也。精神百倍,齿落重生。愈加精勤,再进百日之功,又增元气六十四铢,由变为乾,此六阳生也。夺得天地、日月精华,周身如同童子纯阳之元体,似这个○复成为太极。真阳之气与真性和而为一,才生出此慧光○;亦即鼎中真性,炉中真命(21)之光也。学者当细悟之。" 涿县玄华子吴月坡问曰:"师言上性下命,和合归一,才见慧光,今有炼一二年不见此光,弟子蒙昧,不知何故?乞师启示。" 千峰老人答曰:"炼一二年之久不见慧光,可谓此人平日炼功毫无精勤之处,而又不肯积德。 功勤德厚者,百日内外,丹苗足可发现,仍有其人,每经用功,念虑丛生,一切邪魔幻境,全入心头,而熟境难忘,历历如在目前。无他,德薄之过耳。炼道之人,亟应广修已德,多行好事,犹恐躬之不逮。丹经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于心变善念,嗣后每兴一念,务要善心发动,悔过自新,以笃行其志,久则心定性灵,真慧光现矣。苟不肯立德,反生邪淫之念,便行采战法法,误认炼丹无上秘术,徒自损身丧德,安能久住于世?且天上绝无漏身之仙佛,亦无无德之圣真,祖上既无余荫享受,而已身不自求造福,纵有诀法,而欲修证,岂可得乎?" 天津牛庄路乾善堂玄乾子胡志忠问曰:"各丹经云男女行采战之法,乾身可以长生,能成佛祖,弟子想坤身内竞足后天有形脏血,如问有长生宝物:若果身内有此宝物,天下坤生,尽成仙也,讵肯使男子盗去行采战,实男子愚甚,未必能采去,自先受损。似此暗昧,不啻饮鸠止渴!终不醒悟,变本加厉,恐性命有不保之虞,跪乞恩师赐教。" 千峰老人答曰:"从古至今,莫有好色之神仙,志士岂可不细究查哉智人不仅识真伪,立能辨其邪正,终日去妄存诚,参悟大道,诵阅丹经,复行访求明师,以印证秘密真诀。 愚夫则不然,最喜旁门小术,既不讲求丹书,又不明辨真伪,而专信方士愚弄,指炉鼎在女身。片面之谈,初学浅见,盲从瞎炼,受害实深。欲明真道决法,确与各丹经所载决法无讹,始认为真,实汝身内自有阴阳,合而为一,非假外求者也。是故师祖柳华阳曰:'智者得师而明,愚者被师而误。皆因不悟群书简易之妙,而竟失于正理矣。'丹经又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半夜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故。'此言世人每因好色亡身,多不醒悟。观此可知御女养生之说,信非真理。如有人焉,信而好之,徒自损身丧德,误却自已性命而已。" 积善堂玄拂子梁珍问曰:"师言二步有童贞、中年、老年之分别炼法,此三口诀,生得真精,应以何法,能知何为真精、邪精乞师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首步功夫吊真意守窍,静极慧光自然发现,久之真阳自举,乃是无念自举。当以心空无我,洗心涤虑,凝神入气穴,是为火入水中。肾水得神人之气,化为真气,急速下手采取真精。若不知静中无念,阳生采取,想起邪淫之念,必变为后天邪精,不可采取。速起口鼻吸呼气,将阳提回,此是采自已空气,不可下手采取真阳之精。 学者于此,当自留意。今之后,凡同志修道者及我们诸弟子,若用有念采,绝不能结得金丹。非师之过也,尔其慎之!"余胞兄魁一子曰:"五谷化精性命分,上要八两下半个。" 谭至明老师曰:"头正中是性,丹田中是命。" 刘云普老师曰:"真性生出于乾中,真命产发在坤位。" 刘名瑞敲跷老师曰:"五谷之气化卫荣,性命全由气血生。" 彭茂昌老师曰:"顶者曰鼎炼真性,田者曰炉生真命。" 了空禅师曰:"督升任降成鼎炉,锻炼五谷化精气。" 了然禅师曰:"火遍金行颠倒转,化谷结丹养性命。" 柳华阳师祖曰:"和合凝集转****,吸呼熏炼性命存。" 伍冲虚祖师曰:"烹炼铅汞于鼎炉,炼精炼神根本地。" 曹还阳祖师云:"返观凝神入气穴,炼精百曰黄芽生。" 李虚庵祖师云:"尔知身中本有者,乾坤鼎炉在正中。" 虎皮张静虚祖师云:"先取白金为鼎炉,炼气化神是性功。" 主敬道人云:"未发之前心是性,巳发之后性是心。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往迹费搜寻。" 白玉蟾真人云:"性之根,命之蒂,同出异名为两类。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气。" 顺一子曰:"有人若问玄关地,八万四千正中生。出离目前空中定,知者便是道中人。" 第三法诀·开通八脉 通任脉后通肾,通带脉中通冲。 通阳关上通心,前通脉后通肾。 一吸由生死窍后督脉上顶,与任脉接连;二呼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带脉,分开双至后腰眼,双上两背尖定住;四呼由两背尖双走两肘外,为阳腧,走中指至两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阴腧脉双回至两胸前定住;六呼由两胸前双降至带脉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上升至心下二寸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窍,双走两腿外,为阳跷,至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回两腿内,为阴跷,双上至真气穴;十呼由真气穴降至生死窍定住。 初学之人,乍一参禅打坐,腰腿不能运动,四肢百脉易于壅塞,气血飞通。何处血脉不畅流,即感麻木痛苦。此诀专为血液流通,而手脚麻木立即消失。然八脉有通精八脉,有通气八脉。先论通精八脉:吾人身中八脉之总根为生死窍,后通尾闾,上夹脊,到玉枕,进脑髓,入泥九宫为督脉。自大脑中心之骨延髓管下行一管,名曰玄膺穴。穴内有一小岔,通上腭骨,真气易由此漏。下对气嗓管,名曰十二重楼。过肺脏动脉管,下通右心血房,至隔膜下肝根之管,名为绦宫。在心下一寸二分,周围有碎脂油环绕,下至气穴,再下至辜丸宫,回至生死窍为任脉。又为督脉在脊外,而任脉止于上下唇者,此是俗医之妄论:安知仙家所言任督之理、金丹神气之玄妙?余曾亲自行过千有余次,以为证验。又在医院以解剖方法,用爱克司光镜,亲自考证之。决非欺人之语,完全通真,且与各生理卫生书籍无不附合。 横通带脉上通心,下通阳关前通脐,上后通肾中通冲,此是生精、化精、走精、炼精之八脉。此脉一结,不能化精,人由此而老矣。比如灯内无油准灭,人身无精必死。速访明师指点生精、化精之法,以求却病延年。任尔持斋印书,修桥补路,斋僧修庙,固然做些福德,试问与汝性命有何关系?不待问而自明矣。夫仙佛著书传世,分明不能误人,实有保命之口诀。 玄法子阎月亭问曰:"师言生精、化精、走精、炼精,求师分别指示。" 千峰老人答曰:"生精之法,年迈之人已过六十四岁者,通身属阴,不能生精,可按第二卷生精接气法炼之。化精者,由尾闾往上升,过夹脊,经玉枕,到泥丸,再降下,由玄膺过重楼,到绛宫、真气穴,名为一周天,如此数次可矣。倘是走精,按照第十卷法诀,夜内不能遗泄。炼精,第六卷进阳火退阴符法,则阳精皆化为元气。以上四法,须当格外注意,方能融会贯通,而性命之学思过半矣。" 玄清子孙照元问曰:"弟子参禅之时,腿脚麻木如前,叩求逐一赐教。" 千峰老人答曰:"人身通气八脉,总根在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通涌泉,真气聚散,皆以此为转移。血脉周流,全身贯通,和气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乃是生气之根,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此也。男子若此管一断,咽声立显其无底气,言与女子声音无稍差异,心内不能自立,做事无准宗旨,与前清内宦相似,实吾人壮胆发威英雄之地,非仅为采药之处。而人之胆量,尚武精神,思想准确,气色润泽,容颜返少,身体日臻强壮,无不恃此发泄功能。气血流畅,百病亦无由而生,为全身通气宝地。 故每日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起,一吸由尾闾关升到头中为督脉;二呼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开至背后双腰眼,双上双膀窝定住。四呼由两膀窝双走两肘外,为阳腧脉,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走阴腧脉,双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两胸前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跷脉,过脚指到足心,为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为阴跷脉,过生死窍,上至真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穴降至生死窍定住。 此八部脉须以气通之,以能驱逐一身百窍之阴邪。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以上法诀逐日行持,果觉脉中有气蠕动,乃是畅通预兆,若不通此八脉,而邪气即不驱除,则无法采药,纵采之亦无结丹希望,阅右其勿忽焉。" 玄宁子张执中问曰:"师言走气八脉,弟子打坐时间较长,两腿麻木,不能持久,使用何法,两腿解除麻木?乞师传之。" 千峰老人答曰:"初打坐时,腿脚麻木,平日不惯于久坐,静坐时间每欲延长,辄痛楚难忍,是尔腿之内外气血管因受压力而闭寒,气血见阻不得畅流,麻木立生。斯时尔可闭鼻,脚尖向上一扬,脚跟向下蹬,遂吸气,心意由涌泉双上阴跷脉至气穴,又呼气,心意由气穴双走阳跷脉至气穴,又呼气,心意由气穴双走阳跷脉至涌泉为止。如此数回,麻木自无矣,勿使他人看出最佳。" 满城县信善堂玄信子季拂尘问曰:"师言真气穴在丹田前七后三正中,据解剖学各书,皆云吸呼真气由肺吸进氧气,呼出炭气。氧气助身康强,炭气极易杀人。凡人自缢、溺水及受煤毒死者,此是氧气不接,炭气混行,以致毒攻百髓,唇舌瘀黑。吸呼气一无,新陈代谢之机立停,则人死矣。今言吸呼气,心意由生死窍发,不知根据何种理,乞师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气由口鼻出入者,均是后天吸呼气也。解剖学各书,率皆有形有像理论,语气之气,赖于口鼻出入,至于生死,莫恃此口鼻吸呼气,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又云小孩在衣胞时,肺小肝大,不能吸呼天地之气,其血运行、通身骨肉生长,无有吸呼气,此是有形有缘真理。千百年后,必有发明内里无形之吸呼真理。以其肚里自能后升前降,母呼随母呼,母吸随母吸,此小儿在母腹一呼一吸之真气情状。 昔日我胞兄魁一子曰:'小孩在母腹,口鼻不开,吸呼气不与母相通,因胎胞内之小孩口鼻不与母通,唯此脐带,与小孩肚脐相连。脐下一寸三分与赤血管相连,上通肝恨。肝恨同心下紫血管两枝相连,向下通外肾。及降生后,脐带剪断,性命从此不开。性归心,发于二目。命归肾,发于淫根。' 我师了空曰:'小孩在母腹时,两眼和合归并,舌接任、督二脉。先天祖气在任、督二脉,后升前降,轮转周流,一身气血全通。此任脉管中心与脐带相连,脐带又与衣胞相连,于胞盘与母子宫内胚珠胞外丝毛粘连。子宫内膜丝毛渐变为血管,半为孕妇血管,半为胎儿血管,渗泄精液以养之。脐带通肚脐内,上通肝根,名为绛宫,再向上通心。脐带下通内肾之根,名为真气穴。 降生之后,囫的一声,呱呱哭啼。而天地之正气,由口鼻入肺,未几时剪断脐带,祖气不能自转,性命立即分开,任脉从此亦断,后天用事。性者,心也,发于二目,每日两眼尽找酒色财气,向上所耗。命者,肾也,夜晚向下所耗。不肯清心寡欲,复又旦旦而伐之,人之真精,尽为耗空,自已生命不保,续命乏术,空来一世,银银百宝,换买不回。父母妻子,不能留住。 《回光集》曰:'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难。'趁此身在世,速访明师,求指性命双修至真功。将剪断任脉接上,性命和合归一,返到父母未生前,圆圆陀陀金光献,方保性命长久住。如释教迦叶,住世七百年后,遇世尊佛传过关之法,而成二祖,如宝掌和尚,注世一千七百十二年,后遇达摩传过关之法,方得超脱。此皆得舍利,未明道胎,故住于世。 且昔年大藏之教,分权法、实法、无为法、有为法,而性命双修之道,即在其中矣。现今佛教用的是权法,受戒、念经、禅坐为修持,生前心想成佛作祖,死后实入地狱之门,实法无有传者。佛教亦有修真者,顿觉心地光明,豁然开悟。累劫长修,证果一时,本佛门尚有教外别传,另通消息。 须习性命双修之法,寻求当年佛祖有无保命之动,辨其真伪。五祖不传首座神秀,私传侍者慧能为六祖,留下《六祖坛经》性命双修真功,载在经文,有凭有据。 又《宝积经》亦有炼性命之法,其祖师密语下手断淫之法,名为慧命漏尽马明真口诀。能断三淫,此为真法。不能断之,即是旁门。学者于此不可不细察!勿重外观,虽吐露言词,尽合丹经道书,不肯求师指点,专喜强猜,自信之心过坚,鲜不为至拙二人。如得真师口诀,再博览群书,明了如指掌,无不通晓,尽其奥妙,故曰:'得诀归来好看书。'" 千峰老人曰:"余今绘图解明,愿同志者概而证之,庶可免堕入旁门外道,得病夭死。今而后,明真诀者,方知此诀是开通八脉,使身体气血循环周流,减除无限痛苦,灾病亦无由发生。学者当按后列各图炼之,定能却病延生。 人之灵性全在脑,小脑主运动、敏捷,大脑主精神、记忆,中脑主性命、真气。骨延髓形如两柱并立而中相连,左右分派,脑气筋通周身,故手脚身有麻木,急用心意气通之,气血通,麻木自无矣。" 胞长兄魁一子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刘云普老师曰:"保命立身是任督,却病延年通腧跷。" 彭茂吕老师曰:"任督二脉通周身,后升前降转****。" 刘名瑞老师曰:"尻督一开通属阳,****长转身体康。" 谭至明老师曰:"通精气冲是任督,行气血足气血管。" 了空老师曰:"走精走气八脉分,阴阳腧躁仔细行。" 了然老师曰:"师授之后亲自用,八脉一开阳气升。" 柳华阳祖师云:"亲自在脉中行过,数百回方得成就。" 伍冲虚祖师云:"用后天之真吸呼,寻找真人吸呼处。" 第四法诀·采外药诀 采外药有形无相,督脉开舌接任督。 巽风刊火阖壁转。六候橐龠转昆仑。 此诀是各丹经、卫生道书云,是下手之法。精顺出者,是元精能生人。逆回者,是元气能生丹。正在中间颠倒颠。可不是采空气,炼的是真阳之精。将身补足,可延年益寿,才合真卫生道理。《金仙证论》曰:"人有其精则生,人身无精则死。精者,即性命之根源。"余自得诀,亲自在任、督二脉中行过数百回,今身体强壮,才知此诀是宝也。然而此图一出,假道学则无容身之地。 磋呼!人身如无根之树,唯凭气息以为根株。百岁光阴,如梦相似。出息不保入息,今朝不保来朝。虚度岁时,忽已老死,百骸溃散,四大分离,神室魂迷,散附诸趣。不知来世,又得何身生死轮回,劫劫不息。迷不知悟,懒不知勤。而今既到宝山,切莫去时空手,到老依前病死,枉在人间一遭。各宜勉力,下决断功夫。从今以后,一意无他,眼不外视,耳不外听,节饮食,省睡眠,绝谈笑,息思虑,莫求安适,莫分美恶。如蝉饮露,体自清新。如龟吸日,寿乃延长。朝收暮炼,日采时烹。苟不如是修行,则是无有福份。 是故金仙之道,莫先于炼心,七情不动,五贼不乱,六根大定,精难动摇,方可从事。五贼者,即眼、耳、鼻、舌、意。为天之五贼。天之五贼不谨于内,则内之五贼蜂起。世之五贼不除于外,则天之五贼豺生。是以眼见色,则爱起贼精。耳听声,则欲起而摇精。鼻闻香,则贪起而耗精。口尝味,则嗜起而走精。身意遇触,则痴起损精。五者日液戕贼于身,其精能有几何?精去而神以随之,身于是丧矣。修行人以身为国,以精为民,精不动摇,谓之民安。神气充足,谓之国富。以求丹为战敌,必如此然后可以战胜,而得先天之气矣。玄空子倪宝麟问曰:"何为筑基?何为炼己?乞师示知。" 千峰老了答曰:"在未筑基之先,元神逐境外驰,元气散,元精败,而基坏。必用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 三者合一则基成矣。基成而人仙之果证矣。为出欲界、升色界之基者以此,为十月神定之基者以此,而九、十月不睡者有此基也,十月不者则有此基也,不寒暑者有此基也,神不外驰、得大定者有此基也。炼气而气即定,历百千万动而绝无呼吸之一息。炼神而神即虚,历百千万劫,而不昏迷一睡,亦不散乱一驰。与天地同其寿量者基此,与仙圣齐其神通者基此。所谓阳神之有基,由于阳精之无漏,名曰'漏尽通',金丹成矣。此为筑基之功大矣哉! 身、心、意谓之三家,精、气、二神谓之三宝,又谓之三元。以身、心、意为主,以精、气、神为用,三元合一而丹成。摄三归一,在于虚静。虚其心则神与性合,静其身则精与情寂。意大定则三元混一。情合性,谓之金木并,精合神谓之水火交,意大定谓之五行全。然而精化为气者,由身之不动也。心若不动,则东三南二同成五了。身苦不动,则北一西四共之也。意若不动,则戊己还从生数五也。身、心、意俱不动,所以三家相见结婴儿。 一气初判而列二仪,二仪定位而分五行,五行异地而各守一方,故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旺,水海里土则止,火得土则息。唯圣人知回机之道,得还元之理,于是攒五簇四,会三合二,而归一也。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至于顶也,即三宝合一为炼己也。" 玄功子龙占鳖问曰:"弟子看《慧命经》、《金仙证论》,言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又,师祖李虚庵曰:'忙里偷闲调外药。'又,汉钟离云:'勒阳关即此也。'又,冲虚子曰:'调到真觉,则得真气。'弟子不知勒法、调法,叩求老师传我。" 千峰老人答曰:"太上有言,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后天滋补,贱下之道也。贱也者,师所谓说着丑也。下也者,师所谓下而取也。 又,《性命圭旨》云:'神仙不肯分明说,说得分明笑杀人。'又,丹经云:'性命根,生死窍,说的丑,行的妙,惹的徒儿嘎嘎笑。'夫勒阳关即是调外药,如石匠勒碑刻铭,手使钻子将碑字来回刻深,碑之石面渐渐磨下来,勒阳关与勒碑一理也。精若不调,则元气不生,何时能采小药,补还我的亏欠之精?尔当细心悟之。及至调到药产神知,精气要撞出之时,身微斜卧,中指点住生死窍,精来多少度,收回多少度。 该精正在生死窍中分开,顺出阳关是阳精,能生人。逆回督脉是元气,能作丹。 《金仙证论》第二卷曰:'精为万物之美。'人身内有精则生,人身内无精则死,所以精者即是养性命之根源。世人从前不知修炼,因其精已然耗枯,必得炼补精法以补之,又名还精补脑,故汉钟离祖师云:'晚年修持,先论救护命宝。'光明如来佛曰:'老僧会接无根树,能续无油海底灯。'我胞兄魁一子曰:'其精,出死逆生之宝。'余著此书,虽皆白话,只要留心,反复推明此卷之意,有大德者,加功进步,必能达到仙佛地位。志气小者,益寿延年。诚为卫生真宝。 吾再详论调药功夫:药究意生否,是当采取之候否,尚不觉知,不唯药有不生之时,或生而有迟促之异,徒采不足之气,皆无成,不免于死,空劳岁月而已,是故必须调药。曹还阳真人云:'忙里偷闲调外药,无中生有采先天'。吕祖云:'调到药产神知。'所谓时至神知,是知其机之可用不可用耳。若觉真气未甚足,不可急于采取。必确知其根本之气真足,方可采取,精始化气而补脑。然本根之气本足,因妄欲而亏耗,故有不足。欲补之使足,所以必取此根本足处发生者,始能为棺。 设非至清、至真、至足之药物,何以补之至足乎?设有妄念、贪淫之心,则浊质微露,而后天淫媾之精足为巳老,不得真精用也。若气不足刚为嫩,不足以成丹,所以必须凋也,缘人本有无淫念之欲而阳举,是阴精在内妄动所致,均是平时火候功夫不到,即巽风武火升降之法不动,故一调而阳萎缩矣,此调药之秘诀,贵在一知字。调法须按其年龄,酌其亏损程度,不能胡来乱炼。有亏损多者,有亏损少者,有先天足与不足者,有先后二天未受亏者,有先后二天大亏者,故不能一律传之耳。" 玄盛子许其和问曰:"师言进阳三十六,合乾爻二百一十六;退阴二十四,坤爻一百四十四,总合三百六十周天,又不是数息三百六十回,皆譬喻之辞,然则应以何法炼之而后可?" 千峰老人答曰:"此三百六十周天,乃是一吸一呼,前后一-转为进阳退阴。鼻一吸气,心、神、意由尾闾关起,子、丑、寅到卯一定,为沐浴,又上至午,此为循督脉之六阳时上行,名为进阳。此为进阳火。鼻一呼气,心、神、意由泥丸宫下降,未、申到酉一定,为沐浴,又下降至子,循任脉使元气归根,名为退阳,此为退阴符。进阳退阴,乃是呼吸升降之消息。 真精气一动,鼻内一吸为阖,同时眼睛由下往一看,复又由上往下一看。一呼为辟,眼睛要紧随精气、心意转一圈,统谓进阳火,退阴符。阖吸升,辟呼降,皆一时之功法也。 橐龠者,内里消息也。下手采药时,先天真气系由橐处所发,而龠为收真气之地,心肾相交之处。若精气不动,不为橐龠。内里坎离、巽风、进阳、退阴、炉鼎,全在精气机动之后,而有其名。 六候又有定位,若无定位,不能作丹。亦由生死窍起,子至卯,至午为一、二、三,曰进,再由午、酉、子,一、二、三,曰退,此为六候法。决曰:采药下手,精气如动时,用中指点住生死窍。精气机动,鼻内一吸一呼气为巽风,引动先天真精气后升前降转一回,此时手足头目上下左右照顾接送。 初学此法最难,然练习纯熟,临机之时,不知不觉而手足头目上下左右照顾适当,亦不知从何而主持。****转动,自然催逼真精气摄归气穴,大有不期然而然之消息,有何难哉?均勿采空气!尔平日亏耗真阳之精以空气假补身体耗损之精,焉有补足之理? 至于左手降龙,右手估虚,十八罗汉座法台,宝剑叉在三江口,管使黄河逆流……种种名词,与事实无关。速求名师指点何为巽风?何为橐龠?何为阖辟?何为六候?何为进阳?何为退阴?何为卯酉沐浴?丹经道书所载实有之法与各仙佛所著经书无不附合,今将最正确之小周天法诀绘图列后,如再遇明师,预先阅看人体生理卫生及解剖学各书,教授明白,实与人生有莫大利益。" 采药小周天诀歌 (冲虚子语录) 静极而动兮一阳来复,药产神知兮妙诀通灵。 微阳初生兮嫩而勿采,药物坚实兮十五光盈。 时当急采兮莫教错过,久而望远兮采之无成。 气驰于外兮神亦驰外,神返于根兮气亦归根。 气曰将尽兮来封候足,子时起火兮须要分明。 如何云火兮后天呼吸,如何用火兮呼降吸升。 用火玄妙兮如无似有,行火鼎内兮息效真人。 火须有候兮数息出入,各为刻漏兮用定时辰。 自子至巳兮六阳用九,三十六息兮采取进升。 自午至亥兮六阴用六,二十四息兮退降炼烹。 卯阳沫浴兮阳火宜熄,酉阴沫浴兮阴符宜停。 不降不升兮沫浴景象,较之大周兮略有微形。 周天三百兮除卯酉数,三百六十兮连卯酉名。 再加五度兮四分之一,以象闰余兮周天一巡。 数归于静兮依然沫浴,神凝气穴兮再候阳生。 行之既久兮精返为气,回风宜止兮百日功灵。 六根震动兮七日口诀,大周功起兮再问迷津。 玄晏子谢福仙问曰:"师言巽风橐龠,阖辟六候,进阳退阴,卯酉沐浴,全在小周天功法。今弟子虽明了,深恐后来学者,仍不免有明白不透彻之憾,拟借弟子请问,求师明著于书,使千百年后之学人,未曾经师,先得于心,庶免为伪师所误。" 千峰老人答曰:"翼风即后天鼻内吸呼之气也,鼻内一吸气为迸,先天真阳之气一升。鼻内一呼气为退,先天真阳之气一降。如此一升,由尾闾升到泥丸,如此一降,由泥丸降至生死窍,此为巽风。 橐龠乃内里之消息,无精气时,渺茫难寻所在。待真气机发动,而棠瘤之消息现矣。紫在上而禽在下,相距八寸四分,上性下命之处。当吸进后天气之际,则先天气升,所谓外气从外人而降,先天气从内出而升,谓之阖。斯时百脉俱开,下之命与上性相合矣,足谓橐。当呼气之际,鼻吸之气呼,则先天这气降,所谓外面之气呼而升,则内里真气降,谓之辟,百脉俱开,上之性与下之命相合矣,是谓之龠。参看前问小周天图,尤为详明。 二目要用子卯午酉转眼,如图。此为内外阖辟,如同风箱一般,箱同而风不同,内风出子箱发出,外边眼循子卯午酉转,内里性命一阖一辟抽动真精,白然而然化为真气,手足头日上下循环以及呼吸不知由何处主持,一吸一阖,一呼一辟,不假勉强,完全出于自然。 又以行住起止卯酋为六候分位。子卯午酉一吸一呼一升一降为六候,自子到卯至午为一二三,午到酉复至子亦为一二三。丹经云:'前三口,后三口,收拾起,一处担。'鼻内一吸气,由子卯午为升。鼻内一呼气,午酉子为降。子午为四正。卯酉为沐浴,此是一吸一呼之功,亦为六候。 进阳火自子至习惯于六时为阳,朝气元用九,以四揲之,为三十六,用六成之,合阳爻三百一十六数。子、丑、寅到卯一定,为卯时沐浴,由卯辰到巳为进阳火六候。又自午亥六时为阴,坤元用六,以四揲之为二十四,用六成之,合阴爻一百四十四数。午、未、申至酉一定,为酉时沐浴,由酉、戌亥为退阴符六候,除卯酉二时不用,阳数实得一百八十,阴数实得一百二十。此为六候进阳退阴。 至于卯酉沐浴,人在一升一降之法,非实有三百息,皆譬喻之辞也。昔我师了空曰:'每日早晚用此功,以防夜内危险。'古云:'运罢河车君再睡,来朝依旧接天根。'即谓此也。" 玄活子郭继平问曰:"弟子每日转河车,夜内还有精漏,是何病?" 千峰老人答曰:"按尔所言,名为空转,毫无裨益。绝无欺人之口诀,实汝不细心悟耳。前问巽风、橐龠、阖辟、六候、进阳退阴、卯酉沐浴乃是一吸一呼之功法,其诀从阳生时起,速勒阳关,凝神入气穴⑿,如铁匠手中抽动风箱一般,风生则火焰,火焰则精化气矣。采此生气,升降往还,谓之周天也。尔是枯坐床头,闭目后升前降,转三百六十数,为空转河车,非是先天金丹⒀大道也。因初用功者,心意不足,必生杂念,转****三百六十数,是以数计之,只修者思虑之念耳。 现今汝之身体如此软弱,非得还精补脑,不足以恢复得体强壮。盖人之聪明、长寿、康健、力强、记性好,身体高大,作协能耐劳,患病能持久,端赖脑髓充足,百病不生。凡是不知补法,又不节欲,脑髓渐亏,则有性命之忧。脑之关于人身亦大矣。 自父母至儿孙俱受完婚过早之害也,早完婚者脑筋及休魄尚未养足,其害脑髓一也。富贵之家,妻有孕时,纳妾而代之,免得孕妇受伤,将来所生之子女,必脑灵而体健,亦必比人优胜,非是为育多数儿女之用。若不能节欲,其害脑髓二也。妻妾之外,又养外宅,其害脑髓三也。外宅仍不满足**,复去寻花问柳,其害脑髓四也。娼妓而外,复加歌童****之劣行,其害脑髓五也。 有此五害,日夜所耗一空,百病趁虚而入,身体疲倦,饮食少进,口胃不开,津液不能化为阳精,虚火因之上升。钻研邪思、夜以继日、漫不经心,毫无检点,则精愈亏而身愈弱。将欲保身立命,服些后天滋补药品,岂可得乎孟子日:'气能动志',而欲火发动,受此战贼,由于自已心意不定所致,竟将有用之身,置于无常之地,其不甚可惜哉?" 玄致子扈大中问曰:"然人若脑髓枯竭,将以何法补之?" 千峰老人答曰:"除用此卷采药之法,别无良策。吾今先将脑髓各部作用说明,逐细解释补法。脑髓可分三个紧要部分:一曰大脑,二曰小脑,三曰脑蒂。大脑在头盖骨之下,小脑在大脑后部之下,脑蒂在脑脊连接中间,此三者,各部作用不同,且其功用亦不同。今更分别论之,绘图于有下。 考吾人之思想及知觉,实寄于大脑之内,若大脑受伤,科学家将受伤之人,即行考验,而得知病之所在。或将他种动物大脑毁伤,后经过种种研究,而知其虽不死亡,然其种种知觉已失,呈懵愚之状。又考小脑之动用与大脑迥然不同,盖小脑在节制多种运动时之筋肉,使其得宜以成有秩序之运动,……故吾人小脑若损伤者,他种动物亦然,不能随意指挥各筋肉动作。人之站立或行走、其他繁复之动作,必需多种筋肉之同时运动得宜。 [注]学者当知动物之小脑觉有痉。吾人一切知识在大脑,而不在小脑,因无知识,故自觉不痉也。考脑蒂之功用,在管墨守成规心肺各部之不随意盘,关系极为重要。若一日脑蒂受损,则心肺各部失其功功用,转瞬之间,人即死亡。肺蒂中心上顶有一泡,乃人真性所居之地,又为灵魂灵觉,微受损伤,当时一语不发,气断身死。应于此处特别注意,即祖窍内之真性也。 若大、小脑受伤者,不过组织破碎,失其知随意筋之运动,较前不敏捷,断不能立致死亡。按上所说脑蒂关系人之生命有如此重要,当如何珍摄加意保养?前页言其五害令身体软弱,急宜设法救补,先习生精生气法,然后再习以精化气法,准能保汝性命。凡人之脑髓脏腑各有其用,以互相济而养身形。又有交接传胎成孕之具,以司传其种类。又有主宰觉悟动作之司,以应外来事物。而内主性命者,脑髓是也。昔我师曰:"人为万物之灵,万事皆发于心。"实在大脑中之仁也,为元神⒅这府。人之脑最大,比万类脑亦最灵。 玄金牛金宝问曰:"脑即人之灵魂否?" 师答曰:"脑非人之灵魂,乃是灵魂所用之机,以显其思虑行为者耳。若真灵在脑思虑修性命,通身脑气筋全思保性命,因此延年益寿,若真灵思想奸盗邪淫之书,通身脑气筋全思奸盗邪淫,因此不能长生。" "真灵果在何处" 师答曰:"真灵性在大脑中仁,发生脑气筋,通于周身,安排如绳如线又如丝,缠绕周身筋骨皮肉、四肢百骸、内外脏腑,无处不到,故全体听脑部之驱使,无不如意。 以此推想,眼无脑气筋不能视,耳无脑气筋不能听,鼻无脑气筋不分香臭,舌无脑气筋不知甘苦。肺之呼吸气,心之舒缩血,胃之消化食,内肾生尿,外肾生精,俱受脑气筋所使,而关于人生实属重要。卫生家以解剖方法,精密研究脑气筋是何所生及其组织,研究结果谓由脑髓中研发。能将脑髓保持充足,则真灵气通身无处无之,且能延年益寿,何以使其乃气因其还精气以补脑,渐复本来面目,故能发生脑力。脑力充足,通身皆觉融和舒畅。亏损之破身,逐渐补足,无异当年童身,神圆气固,马阴减相,阳光三现,然后可采大药。服食过关,此大周天之法决也。马阴减相,无精漏之患也,精虫变化为舍利子,故得长生。有一等年过花甲之人,及久病精气大亏者,真阳不举,认为舍利子已成,则误矣。" 玄灵子王荣华问曰:"师前言脑髓通周身脑气筋,若运枰豢眨挥锰感薜21),而自己生命堪虞。请问老师,还精补脑应用巽风、橐龠、阖辟、六候等等功法能补脑气筋否?弟子一时不明,请师再细细讲明、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仙道由无念时真阳升,速下手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精气要撞出时,下手点住生死窍,精来多少度,鼻内吸呼气用六候巽风橐龠辟收回多少度。此法完毕,立将精气,再炼周天卯酉火之化气,再分派脑气筋足用,助我脑髓充满,届不美哉?有德有志者,仙佛可期。下士志气薄弱者,亦得去病延年。如斯而已。" 第五法诀·外文武火法 一柱真香本自然,黄庭炉内起香烟。 空中结就浮去篆,上柱本身寿万年。 此外文武火之法是后天之火也,却病延年、日月合并之法也。引出先大之火,二火相交,能化五谷食之精,淹滓出净,甘露下降,吞入任脉管内,化为阴精,是炼精之法。文火者,二日闭,心意空,不息而虚,不存而照,勿忘勿助,此三七炼之,武三文七也。 此外武外文二火,昔我师语我云,外武火者是移火也,外文火者足以火也,专为提出五脏内之渣滓,化泪流出之法。又是炼四相和合、五行攒簇归根、回光近照、日月合并之法也,世界上无有得痨病之神仙,亦无吃草药之神仙。既然学道,身中有未现之病,速宜设法除去之,然后再学道,犹不为迟。圣人不治已病,能冶未来病。若看世人表面观察,似乎无有何种病症发现,而内中确有未发出病根,惜其只知图一已之快乐,而不自觉耳。终日昏昏,居必精舍,饮必醇醪,征歌选舞,流连忘返。究其实,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醉饱入房,元精日耗,病苦丛生。仍不自觉,一旦病魔缠身,乞灵于树度草根,抑已晚矣原来病生于过饱快乐之中,不觉耳。人身中有小病,无发,不觉耳;发则难医。故未发之前,用外文武火提出,病无根矣。盖人每日喜怒哀乐,皆是得病之由。 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哀则伤魂,钳不则伤魄,五脏必受病症。勿因病轻尚未呈露于外而忽之,若发于外,则其病大矣。在未发之前,用法将五脏之病由眼提出,病由何来、人初结胎时,在母腹中,天一生水,生黑晴而有瞳人通肾,地二生火而有两毗通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珠通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珠通肺,天王生土而有上下胞胎通脾,故五脏精华皆聚于目,而人之真灵神在脑,亦发之于目也。人之一身皆属阴,唯有两眼属阳。仰仗这点真阳,方能不被群阴所剥,必须由此入手修炼,故立此诀,将平日积累之病,使之由此提出。 外武火者,是将神火注于炉中,为火中火引也,古名移火。移者,移动身内病管开涨,即是移动内里真火。二火相磨相激,阳火必胜乎阴精,精融灌溉周身,而渣滓亦出净,病从何来了《功课经》曰:"一柱真香本自然,黄庭炉内起香烟。空中结就浮云篆,上柱本身寿万年。"按新法用催眠凝视球,又名丹球,如○,每日早晚各炼一次。先行打坐,俟心气沉静,再用丹球一枝,摆在两眼正中前面,以观丹球。高矮远近,务要适宜。久之,由泪管流出泪液,其味臭而咸酸,名曰渣滓,即人因悲恸哭出之泪是也。该火甫经炼毕,立即炼外文火之功,以防眼睛受伤。 外文火者,合并已开涨内营,将通身气息回归原位之法也,又名以火。以者,以然不动之意也。 斯时二目紧闭,意在正中,气降真气穴,坐到无人无我之时,身空、意空,始为正功。舌顶天池穴,久之,甘露必降,味甜如蜜。吞下入我十二重楼,再降至气穴,化为阴精,由春弦入宰九宫。用四十倍显微镜考察,皆化为小棒形,名曰精虫。出输精管,上至膀胱顶,分两边至尿道口,长约一寸五分,为内肾管,此即阳精也。 津液者,乃是助身之宝,须要格外爱惜。津液常足,则肾水足,而日光灼灼,而且黑白分明。若内里有病,黑眼珠不清,白眼珠呈露红黄线。必炼至中童年眼睛,黑中有光,白似青白之色,始可言内脏无病。生理学云,人之二日,由父母初结胎时,细胞内先生二日,至十二日后,用显微镜看,内有黑睛。又,解剖学云:人之泪管,在眼之上部,为平葡萄状。泪管内有排泄管十四条,此是润眼珠之泪管。又,鼻腔中下口为鼻涕泪管,下通五脏。内部有病,除非由鼻涕泪管提出,其他方法皆不能出。每次如炼外武火,需时三成,则外文火至少需时七成,方保无度。 昔年我师了然、了空日:"这个移火、以火,最能强壮精神,消除五脏百病。如老人已逾周中之年,人用此功,则精神矍烁,好似二十余岁。少年得此法诀,则精神倍增,灵性顿开,眼似电光,黑白分明,直与小孩眼晴无异。" 余得师传后,将外武火原用香火今改用丹球。外文火,闭目正观,心气下降,存神定意,耳不闻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似有似无。直至一念不生,万虑皆空,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舌顶上腭,舌下二穴生出津液,在舌后存之。候其要喷出时再吞,咕噜一声,下降丹田,不仅味甜如蜜,而且腹响如雷。恍惚之间,心空意定。先由两腿两肘空起,杳杳冥冥,不知身在何处。迨物极必反,静极动生,忽然元气自动,外阳勃举,此为定久真火自动。后之学者,其可不尽心而悟之? 玄具子赵书斌问曰:"丹经道书皆云:'仙佛传药传火',弟子即求将火候明传,以接后学。" 千峰老人答曰:"火候是一总名,火是火,候是六候也。火有十八般名称,各有次第节序,故其功用亦皆不同。非得真师,不能了然火候之真相。且药物与火候均有次序先后,不可乱用。比如砖窑烧砖,先须将土和泥脱胚,然后入窑经火锻炼,始能成砖。未经火炼,一遇雨天,仍化为泥。故采药必经此番火候,方能结丹,否则有坏。尔看《金仙证论·风火经》云:"凡云起火、引火、火逼行火、上火,肾为呼吸气之火也。凡云凝火、大火、降火、移火、以火、离火、心火,皆属神之火也。凡云运火、取火、提火、坎火、坤火、水中火、炉中火,皆先天气之火也。凡吸呼之火,能化饮食五谷之精而助元精。凡神火,能化元精而助元气。凡元气之火,能化吸呼而助元神。元神之火,能化神以还虚,而合道成,始终不离火之力。故此十八种火候,非得真师,不能彻底明了。" 玄元子刘仲三问曰:"请求老师将十余种火候逐一示明。" 千峰老人答曰:"今日详问所以,幸亏当年我师传我甚为详细。夫起火古,使鼻内吸呼气一起一伏,采小药门是一升一降为巽风。缘鼻内一吸气,曰进,心意由生死窍一升。鼻内一呼出之气,日升,心意由顶降到生死窍,即是转****止尔念耳。吸呼之气火,本自有形而用之无形,若着意用之,则长邪火,似有似无,乃是二气之妙用,药自回也。一起一伏者,又名小阖辟、无孔笛、颠倒两头吹。因无念而真阳自举,鼻内心意气由生死窍一吸,气升到真气穴。又一呼,气由绦宫降到真气穴。如此数次,外阳自回,顿觉身内异常舒畅。故一起一伏,吹动真气穴。内有一小管,名为春弦,下通外肾,名曰睾丸宫。阴精下降至外肾,内有无数小管,合成一大臂,名为输精管。上至膀胱顶分开,至膀胱口两边,长约一寸五分,名为内肾。内里精虫养足,顺出能生人,逆回能作丹,就在中间颠倒颠。原非聪明人所能自悟也,速访真师,免误前程可也。" 玄阳子任建勋问曰:"何谓引火?" 千峰老人答曰:"鼻内吸呼气一升一降,心意一上一下。微微转动****,以数记之。由一记十,由十记百。摄心在数,务令意念不散下乱,心息相依而同行,此是锁心猿、拴意马之法。丹经云:'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是真功。''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从有心化为无心,使心内空空洞洞,虚虚灵灵,无生灭火。欲驱 |